字好书
过邠州留题

《过邠州留题》

时间: 2025-05-02 09:53:35

诗句

多少樊笼不敢开,强拘物性要相倍。

何时得似邠州守,德政临民鹤自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3:35

原文展示:

过邠州留题
作者: 窦仪 〔宋代〕

多少樊笼不敢开,
强拘物性要相倍。
何时得似邠州守,
德政临民鹤自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作者感叹道,许多人心中有许多束缚和限制,不敢随意打破;而世间的事物因受到强制而相互依赖,难以独立。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邠州的守卫一样,施行仁德之政,让善政自然地惠及百姓,像白鹤飞来一样自然而然。

注释:

  • 樊笼:指困住人的笼子,借指束缚、限制。
  • 物性:事物的本性。
  • 相倍:互相依赖,彼此加倍。
  • 德政:指善良的政治,施行仁德之政。
  • 临民:治理百姓。
  • 鹤自来:比喻善政自然带来安宁与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窦仪,宋代诗人,性情豪放,才华出众。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邠州期间,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在宋代,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困苦,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出对美好政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过邠州留题》是一首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深刻思考。首句“多少樊笼不敢开”,以“樊笼”比喻社会的种种束缚,暗示了许多人因恐惧而不敢追求自由,展现了当时人们精神上的压迫感。接下来“强拘物性要相倍”,则进一步指出了这种束缚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得互相依赖,失去了独立性和主动性。

而后两句“何时得似邠州守,德政临民鹤自来”则转向对理想的渴望,表达了对邠州守的羡慕,希望能够施行仁德之政,像白鹤那样自然地降临于百姓之中。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多少樊笼不敢开:开头提到的“樊笼”象征着束缚,暗示人们因恐惧而不敢打破限制。
  • 强拘物性要相倍:强调了这种束缚的强制性,导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密而相互依存。
  • 何时得似邠州守: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即希望能有像邠州守那样的政治领导。
  • 德政临民鹤自来:希望通过施行仁德之政,自然地带来安宁与繁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樊笼”比作社会的束缚,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以“鹤”象征理想的政治状态,富有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现实困境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希望通过仁德之政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樊笼:象征束缚与限制,反映人们的压迫感。
  • :象征理想的政治与美好的社会,寓意着自由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樊笼”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束缚
    C. 安宁

  2. 作者希望实现什么样的政治?
    A. 强权政治
    B. 仁德之政
    C. 暴力统治

  3.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了什么?
    A. 战争
    B. 理想的政治
    C. 贫穷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反映了诗人的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窦仪的《过邠州留题》更倾向于社会政治的思考,而李白则注重个人的情感与豪情。两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拟古 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轴洞庭波 次韵和都运孙永待制广教院三头牡丹 度关行 先贤八咏 其五 嵇康抚琴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五十四 九日携诸生登西山 刘太常亟言大城令忽君之贤也其善状非一至祷雨立澍矣予闻而贤之为赋四绝句 其三 马竖有谈武宗时事者感而赋诗 寿嵇川南母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米囊 穷折腾 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名火气 缀兵 物壮则老 共开头的成语 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亅字旁的字 遗音余韵 而字旁的字 誊缮 幺字旁的字 合情合理 令不虚行 邑字旁的字 嶙嶙 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