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6:59
秋宵吟 落叶
作者: 杜文澜 〔清代〕
蠡湖波,去雁渺。瘦出千山霜峭。支筇处认树顶巢孤,万鸦团噪。响荒原,堕夕照。便似分离凄调。疏林外渐暗减秋声,画成愁稿。我已飘零,更念到征车路杳。破窗蛛网,废苑萤灯,寂寞泪花罩。幽恨知多少。待付流红,苔径漫扫。又墙阴送过西风,蛩语啾唧乱败草。
在蠡湖的波光中,远去的大雁愈发渺小,瘦削的山峦上霜冻刺骨。支着拐杖,辨认树梢上孤独的鸟巢,成群的乌鸦在叫嚷。荒原上回响着,夕阳渐渐沉落,似乎在诉说着分离的悲伤调子。稀疏的树林外,天色渐暗,秋声越来越少,仿佛在描绘我心中的愁苦。我已经如落叶般飘零,更加想念那条征途,路途渺茫。破窗上的蛛网,废弃园子里的萤火虫灯,寂寞的泪水遮盖了我的心情。幽幽的怨恨又有多少呢?待到落红满地,苔藓小径上漫无目的地扫荡。又是墙阴送来的西风,蟋蟀在草丛中喧闹,打乱了败草的寂静。
作者介绍: 杜文澜,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著称,韵律优美,常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情感反思,尤其是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感慨,反映出清代社会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秋宵吟 落叶》以秋季为背景,描绘了落叶与离别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层次丰富,情感细腻,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蠡湖波”、“去雁渺”等,创造出一种幽静而又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在结构上,诗歌前半部分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情感,形成鲜明对比。诗句中通过“疏林外渐暗减秋声”表现秋意渐浓,进一步渲染了即将到来的寒冷与孤独,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同时,最后几句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感慨,反映了孤独、惆怅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蠡湖”位于哪个省?
诗中用来比喻诗人内心孤独的意象是:
“幽恨知多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