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3:29
原文展示:
题应之二扇 其一 曹勋 〔宋代〕 纺车补网住溪头,草木萧萧隐显秋。贾客数声何处橹,水云应却羡渔舟。
白话文翻译:
在溪头居住,纺车转动,补网忙碌,草木在萧萧声中隐约显露出秋意。商贾的船橹声在何处响起,水云之间的人们或许会羡慕渔舟的宁静。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南宋初,以恩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士大夫亦以为狂。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师。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多写景咏物,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溪头渔村的宁静生活画面,可能是作者在隐居或游历时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商贾喧嚣的淡漠。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溪头渔村的宁静生活画面。首句“纺车补网住溪头”,以纺车和补网的活动,展现了渔村妇女的勤劳和生活的朴素。次句“草木萧萧隐显秋”,通过草木的声音和秋意的隐约显现,传达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韵律。后两句“贾客数声何处橹,水云应却羡渔舟”,则通过商贾的橹声和渔舟的宁静对比,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商贾喧嚣的淡漠。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和意象的运用,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淡远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溪头渔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商贾喧嚣的淡漠,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纺车补网住溪头”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商贾的喧嚣 B. 渔村妇女的劳作 C. 渔舟的宁静 D. 秋天的到来
“草木萧萧隐显秋”中的“隐显”是什么意思? A. 明显 B. 隐约显现 C. 隐藏 D. 显现
诗中“水云应却羡渔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商贾的羡慕 B. 对渔舟的羡慕 C. 对秋天的喜爱 D. 对草木的喜爱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