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0:34
十里寒香,千秋艳玉。鱼鳞蝶翅重重簇。五湖人去馆娃荒,问谁消得看花福。佳客金华,仙才玉局。风流不数林君复。彩毫一夜遍春山,吴侬唱作江南曲。
这首诗描绘了十里之内梅花的清香,千年的美玉般的艳丽。鱼鳞似的花瓣与蝴蝶的翅膀重重叠叠,宛如聚集在一起。五湖四海的游人都已离去,馆娃宫已然荒凉,问谁还能消磨时光欣赏花的福气?美丽的客人如金华,才华出众的如仙人。风流的才子不算林君再现。夜晚的彩笔遍布春山,吴侬的歌声在江南回荡。
袁寒篁(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寒篁,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他的诗歌多表现对山水、花鸟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梅花盛开之时,诗人可能是在梅花的美丽景色中,感慨世事变迁和人事无常,抒发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对过往的追忆。
这首《踏莎行》以梅花为主线,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与香气,引出对人事的感慨,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嗅觉效果。开头“十里寒香,千秋艳玉”即设定了诗的氛围,令人想象到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绽放的情景,既清新又充满生机。接着的“鱼鳞蝶翅重重簇”,则巧妙地将梅花的花瓣比作鱼鳞和蝴蝶的翅膀,生动形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在“问谁消得看花福”一语中,诗人感叹游人已去,馆娃宫的荒凉,反映出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而“佳客金华,仙才玉局”则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对才俊人物的赞美。最后“彩毫一夜遍春山,吴侬唱作江南曲”将整个意境推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江南文化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流转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通过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江南文化的热爱,整体情感基调既有忧伤,也有对美的向往。
诗中“十里寒香”所指的是?
“馆娃”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提到的“吴侬”代表什么?
比较《踏莎行》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都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但袁寒篁更注重在梅花中寄托对人生的感慨,而王安石则更强调梅花的坚韧与孤傲。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反映出各自的艺术风格与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