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蓦山溪 北书至,有感,却寄

《蓦山溪 北书至,有感,却寄》

时间: 2025-05-06 17:52:55

诗句

看花迸泪,惯到残春病。

门掩绿苔深,正愁绝、天涯芳讯。

杜鹃声里,强起倚阑干,寒犹凝。

红成阵,寂寞江南景。

烽烟北望,寸寸关河影。

慷慨筑声哀,甚荆高、风流顿尽。

平原绣出,笑煞卖浆家,长剑耿,孤檠静,我辈生涯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2:55

原文展示:

蓦山溪 北书至,有感,却寄
作者: 徐震堮 〔近代〕

看花迸泪,惯到残春病。
门掩绿苔深,正愁绝天涯芳讯。
杜鹃声里,强起倚阑干,寒犹凝。
红成阵,寂寞江南景。
烽烟北望,寸寸关河影。
慷慨筑声哀,甚荆高风流顿尽。
平原绣出,笑煞卖浆家,
长剑耿,孤檠静,我辈生涯定。

白话文翻译:

在残春的季节,看着花儿忍不住流泪,仿佛已习惯了这伤感的病态。门口的绿苔愈发深厚,心中正忧愁着远方的消息。听着杜鹃的叫声,勉强起身倚靠在栏杆上,寒意依旧凝聚。红花成阵,令人感到江南的寂寞景象。向北望去,烽烟四起,关河的影像一寸寸浮现。豪情壮志在此时显得无比哀伤,曾经的高风亮节顿时消逝。平原上绣般的景象,令卖浆的人忍俊不禁,手握长剑,孤寂的灯下静待,我辈的生涯就这样注定。

注释:

字词注释:

  • 迸泪:流泪、涌出眼泪。
  • 残春病:春天即将结束时的忧伤情绪。
  • 绿苔:生长在地面或墙上的苔藓,象征时间的流逝。
  • 绝天涯芳讯:远方的美好消息(花讯)无法得到。
  • 杜鹃声里:杜鹃鸟的鸣叫,常与哀伤的情绪相联系。

典故解析:

  • 杜鹃: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与离别、思念相关。
  • 烽烟:战争的象征,表达忧国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震堮(1849-1925),字秋水,号湘川,近代诗人,擅长古体诗,风格多变,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战乱时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蓦山溪》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国家动荡的忧虑。开篇“看花迸泪”便是情感的直接表达,展现了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与悲伤。诗人在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巧妙地融入了对个人情感的反思,使得整个诗篇既有自然之美,又充满了人文关怀。

“红成阵,寂寞江南景”一句,通过对江南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接着“烽烟北望”则转换了视角,表明了国家时局的动荡与不安,诗人在此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层次丰富,起伏跌宕,从个人的内心感受逐渐扩展到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最终形成一种悲壮而又不失希望的情感共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花迸泪,惯到残春病:看着花开却流泪,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忧伤。
  • 门掩绿苔深,正愁绝天涯芳讯:门外生长的苔藓愈深,心中忧虑远方的消息。
  • 杜鹃声里,强起倚阑干,寒犹凝:在杜鹃声中勉强起身,依然感到寒意。
  • 红成阵,寂寞江南景:红花成阵,映衬出江南的孤寂。
  • 烽烟北望,寸寸关河影:向北望去,烽火连天,关河的景象一寸寸浮现。
  • 慷慨筑声哀,甚荆高风流顿尽:豪情壮志变得哀伤,曾经的风光也随之消逝。
  • 平原绣出,笑煞卖浆家:平原如绣,卖浆的人忍不住笑。
  • 长剑耿,孤檠静,我辈生涯定:手握长剑,孤灯静默,我们的生涯注定如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象与情感结合,如“红成阵”比喻江南的花景。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情,如“寒犹凝”传达内心的寒意。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明显的对称与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国家动荡的忧虑,以及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好与短暂。
  • 杜鹃:代表离别与思念。
  • 烽烟:战争与动荡的象征。
  • 江南:美丽而又孤寂的地方,象征诗人的怀旧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看花迸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2. “烽烟北望”中的“烽烟”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战争的景象
    C. 自然灾害

  3. 诗中提到的“杜鹃”通常与什么情感相关? A. 喜悦
    B. 离别
    C. 无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徐震堮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到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交织,但徐震堮的表达更为细腻而感伤,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情壮志。两者在主题上相通,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词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赏析与写作》

相关查询

余赴官宫庠与道祖通判久聚乍散每有怀想作诗五十韵道二十馀年出处寄呈 周元举侍郎梅花次韵三首 为章道祖作颇及葛藤 锦薰閤 次韵仲平病间斋祠 题卧屏十八花·白菊 宫庠旅泊 筑室以乏金小辍 新城道中 送胡汝明待制赴镇桂林 咏春申君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摩肩击毂 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撒拉族 情用 石字旁的字 意开头的成语 一路风清 郑重其事 玉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思仲 争开头的成语 违繞 性心理 悬河泻水 屈指一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