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蓦山溪 示门人

《蓦山溪 示门人》

时间: 2025-05-07 10:02:52

诗句

出离苦海,须要明修炼。

渐渐灭尘情,默默神功斡旋。

虚无造化,丹鼎紫芝香,金花结,玉泉流,全体神光满。

千灾不染,万病都消散。

七窍总冲和,八脉飞升内院。

九宫十地,六贼杳无形,三光显,二童传,一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2:52

蓦山溪 示门人

作者: 王处一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出离苦海,须要明修炼。
渐渐灭尘情,默默神功斡旋。
虚无造化,丹鼎紫芝香,
金花结,玉泉流,全体神光满。
千灾不染,万病都消散。
七窍总冲和,八脉飞升内院。
九宫十地,六贼杳无形,
三光显,二童传,一性。

白话文翻译:

要想摆脱苦海的折磨,必须认真修炼。
逐渐消除世俗的情感,默默地运用神秘的功法。
在虚无中创造出万物,丹鼎散发着紫芝的香气,
金花绽放,玉泉流淌,整个身体充满了神圣的光辉。
千种灾难无法侵扰,万种疾病都消失无踪。
七个窍穴完全和谐,八条脉络飞升进入内院。
九宫十地,六种烦恼隐匿无形,
三种光明显现,二个童子传道,唯有一性存在。

注释:

  • 苦海:指世间的苦难与烦恼。
  • 明修炼:明确地进行修行。
  • 尘情:尘世的情感和欲望。
  • 斡旋:运转、调和。
  • 丹鼎:炼丹的器具,象征修炼成果。
  • 紫芝:一种名贵的药材,象征修炼得法。
  • 千灾不染万病消散:指修行后的健全与自在。
  • 七窍:指人的七个感官(眼、耳、鼻、舌、身、意)。
  • 八脉:指人体的经脉系统。
  • 九宫十地:指空间的不同层次与境界。
  • 六贼: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人心的干扰。
  • 三光:日、月、星的光辉,象征智慧与启示。
  • 二童:指小孩子,象征纯真与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处一,元代著名道士和诗人,以道教文化为背景创作,擅长表达修道和人生哲学。他的诗歌常常蕴含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和人们对精神追求的渴望使得道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诗中通过对修炼的强调,反映出人们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诗歌鉴赏:

《蓦山溪 示门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道教诗,展现了修道者对身心解脱的追求。诗中描绘了修行的过程,从开始的“明修炼”到最终的“全体神光满”,无不体现出修道的艰辛与喜悦。王处一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丹鼎”、“紫芝”等,象征着修行中的成果与智慧的显现。这些意象不仅具有文化深度,也使得整首诗在艺术上显得更加生动。诗中强调的修行成果,如“千灾不染,万病都消散”,展现了道教追求的身心和谐,给人以安慰与力量。通过对“七窍”、“八脉”的描写,王处一将人身体的和谐与修行的成功相结合,表现出修行者内外合一的境界。这不仅是对修道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俗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出离苦海,须要明修炼:要想脱离痛苦的世俗生活,必须认真修行。
    2. 渐渐灭尘情,默默神功斡旋:逐步消除世俗的情感,通过默默的神秘功法进行调和。
    3. 虚无造化,丹鼎紫芝香:在虚空中创造万物,炼丹的香气弥漫。
    4. 金花结,玉泉流,全体神光满:金花盛开,玉泉流淌,整个人充满了神圣的光辉。
    5. 千灾不染,万病都消散:千种灾难无法侵扰,万种疾病都消失无踪。
    6. 七窍总冲和,八脉飞升内院:七个窍穴和谐运作,八条脉络飞升入内院。
    7. 九宫十地,六贼杳无形:九宫十地中,六种烦恼隐匿无形。
    8. 三光显,二童传,一性:三种光明显现,二个童子传道,唯有一性存在。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苦海”比喻世间的痛苦。
    • 对仗:如“千灾不染,万病都消散”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使用“丹鼎”、“华香”等象征道教修炼的成果。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探索修行与自我超越,强调通过内心的修炼与和谐达到身心的解脱。诗中传达了对道教理想的追求,鼓励人们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苦海:象征世俗的痛苦与烦恼。
  • 丹鼎:象征修炼的成果,代表着道教炼丹的传统。
  • 紫芝:象征灵性与智慧的药材。
  • 金花、玉泉:代表美好与纯净,象征修行者的内在光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处一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千灾不染,万病都消散”意指什么?
    A. 身体健康
    B. 世俗的痛苦
    C. 内心的宁静
    D. 修行的成果

  3. “七窍总冲和”指的是?
    A. 七个感官的和谐
    B. 七个神灵的存在
    C. 七种修行方法
    D. 七个神秘的地方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经典著作,探讨道理与修行。
  • 《庐山谣》:李白的诗作,表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处一的《蓦山溪》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对比,前者侧重于道教修炼的内心世界,后者则强调家国情怀与人生感悟。两者都是对生命不同层面的探索,展现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收录元代重要诗人的作品。
  • 《中国道教文化》:探讨道教思想与文学的结合。

相关查询

临江仙 浪淘沙 雨中花慢 临江仙(日暮舟中,月明,寒甚,忆暖春围炉赵长卿) 醉花阴(建康重九) 南歌子(道中直重九) 鹧鸪天(腊夜) 临江仙 眼儿媚(东院适人乞词,醉中书于裙带三首赵长卿) 簇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黛面 历精为治 何开头的成语 东垆 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攴字旁的字 快人快语 迎新送旧 相得益彰 厄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萨埵 舟字旁的字 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琐质 反水不收 枢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