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0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5:22
蓦山溪·楼横北固
——张表臣 〔宋代〕
楼横北固,尽日厌厌雨。
欸乃数声歌,但渺漠江山烟树。
寂寥风物,三五过元宵,
寻柳眼,觅花英,春色知何处。
落梅呜咽,吹彻江城暮。
脉脉数飞鸿,杳归期东风凝伫。
长安不见,烽起夕阳间,
魂欲断酒初醒,独下危梯去。
这首诗描绘了北固楼的景象,一整天都在淅淅沥沥的雨中,诗人对此感到厌倦。几声划船的歌声回荡在耳畔,然而眼前却只有渺茫的江山烟雾和树木。此时的风光显得十分寂寥,元宵节时三五成群的人过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寻觅柳芽和花蕾的踪迹却让人无从得知春天究竟在何处。落梅的声音让人心痛,江城的黄昏也被这忧伤的气氛所笼罩。数只飞鸿在空中盘旋,归期渺茫,东风止步凝望。长安已不再可见,烽火在夕阳下升起,诗人的心情变得沉重,刚刚醒酒的他独自走下高楼,带着一份孤寂与无奈。
张表臣,字子美,号青山,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意象而著称。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张表臣的诗常常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首词作于北固楼,背景是一个雨天,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以及人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长安的思念。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雨天的孤独与思索。开篇以“楼横北固,尽日厌厌雨”点明了天气的阴郁,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接着几声划船的歌声打破了沉寂,但又让人感受到江山的渺茫。在“寂寥风物”中,诗人通过描绘元宵节的过客,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然而“春色知何处”则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失落。落梅的呜咽和飞鸿的脉脉,更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归属的渴望。最后一句“独下危梯去”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又富有哲理。
诗中提到的“元宵”节指的是哪一天?
A. 正月十五
B. 正月初一
C. 二月二
答案:A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孤独与思乡?
A. 飞鸿、落梅
B. 柳眼、花英
C. 江山、烟树
答案:A
诗中的“欸乃数声歌”是指什么?
A. 船工的歌声
B. 渔民的歌声
C. 游子的歌声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