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酬王立之二首

《酬王立之二首》

时间: 2025-04-26 13:58:37

诗句

顿有亭前玉色梅,情知不肯破寒开。

似怜憔悴两公客,独倚东风遣信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8:37

原文展示:

酬王立之二首

顿有亭前玉色梅,
情知不肯破寒开。
似怜憔悴两公客,
独倚东风遣信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亭前的梅花,仿佛在寒冷中犹豫不决,迟迟不肯绽放。诗人似乎怜惜那两位痴情的访客,独自依靠着东风,向他们传递信件的信息。

注释:

  • 顿有:突然间出现。
  • 亭前:亭子前面。
  • 玉色梅:形容梅花洁白如玉。
  • 情知:心中明白。
  • 不肯破寒开:不愿意在寒冷中开放。
  • 憔悴:形容疲惫、憔悴的样子。
  • 公客:指来访的朋友或客人。
  • 独倚东风:孤独地依靠着东风,东风常象征春天的到来。
  • 遣信来:送去信件。

典故解析:

古代梅花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高洁,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季,梅花依然能够绽放,显示出其不屈的精神。东风则常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约1040-1100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高雅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有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擅于描绘自然景物,常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陈师道与友人王立之的交往中,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借助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在寒冷时节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开头“顿有亭前玉色梅”,用“玉色”强调梅花的高洁与美丽,带有一种清雅的气息。接着“情知不肯破寒开”,则揭示了梅花在寒冬中仍然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清白,这不仅是对梅花的赞美,更是暗喻诗人对友人坚韧不拔的期望。

诗中“似怜憔悴两公客”一句,流露出诗人对友人忧愁的理解与同情。这里的“憔悴”不仅描绘了友人疲惫的神态,也反映出其内心的苦闷。最后一句“独倚东风遣信来”,则暗示着诗人在思念友人之余,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与祝福。东风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暗示着美好的重聚与新的开始。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极具讲究,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能通过情感的传达,使读者感受到那份深切的友谊与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顿有亭前玉色梅:突兀间亭前出现的洁白梅花,给人以惊艳之感。
    • 情知不肯破寒开:梅花在寒冷中迟迟不肯绽放,似乎在暗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似怜憔悴两公客: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怜惜之情,表现出对友人境遇的关心。
    • 独倚东风遣信来:诗人孤独地借助东风送去思念,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清白高洁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梅花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其不愿开放的态度。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关怀,借助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在寒冷季节中对友情的珍视与期待。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代表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品格。
  • 东风:象征着春天与希望,暗示着未来的美好与重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色梅”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颜色
    • B. 梅花的洁白
    • C. 一种植物
  2. 诗人对友人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怜惜与关心
    • C. 忽视
  3. 东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寒冷
    • B. 春天的到来
    • C. 风的力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by 王安石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与陈师道的《酬王立之二首》都以梅花为主题,但王安石更多地强调梅花的坚韧与清高,而陈师道则通过梅花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两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花:象征与意象》

相关查询

咏笛 题鉴上人房二首 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 登逍遥楼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度大庾岭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送杜审言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灵隐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斑狸 儗非其伦 口蜜腹剑 横生枝节 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韦字旁的字 包含仪的成语 斩头沥血 显示屏 雨字头的字 舌字旁的字 砖坯 绞丝旁的字 包含降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丛的成语 条条大路通罗马 唴哴 热天 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