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4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44:24
老病与世绝,屏迹三家村。
我居一何陋,举手屋可扪。
客至不能迎,坚坐度朝昏。
一窗修竹下,超然傲羲轩。
外物自变迁,内景常默存。
黄流不注海,浩浩朝昆仑。
妙道本自得,至言初不烦。
功成出绪余,犹足康黎元。
我因年老体弱而与世隔绝,隐居在三家村里。
我的居所是多么简陋,伸手就能摸到屋顶。
客人来访时我无法迎接,只能静坐度过白天和黑夜。
在一扇窗下,修竹摇曳,我心中超然自得,傲视一切。
外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而我内心的景象却始终如一。
黄河的水流不再入海,浩浩荡荡向着昆仑山而去。
微妙的道理本就来自内心,至理名言并不需要烦恼。
功成名就之后,仍然能够安享百姓的安康。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热爱,其诗歌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流派独特。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个人境遇艰难之时。诗人以隐居生活为背景,表达了个人的孤独感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陆游的《感怀》是一首充满个人感慨的诗,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与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开篇便以“老病与世绝”道出自己老年的孤独和忧虑,借用简陋的居所映射出他对世事的无奈与无力。其后,诗人自述无法迎客,只能静坐度日,表达了对外界的隔绝与内心的宁静。在“超然傲羲轩”一句中,陆游以修竹象征自身的高洁与超脱,展现出一种不随波逐流的洒脱。
后半部分,从“外物自变迁”开始,诗人强调了内心世界的稳定与外部世界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接着,借用黄河不入海的意象,表达自己与世俗的疏离。而“妙道本自得”则是对自身思想的自省与肯定,体现出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领悟。最后一句“犹足康黎元”不仅是对百姓安康的关怀,也体现出他作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与深邃的思想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的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使其成为一篇耐人寻味的作品。
整首诗围绕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同时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体现了陆游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陆游的《感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老病与世绝”中的“绝”字,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黄流”指的是哪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