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2:06
鸡鸣朝谒满,露白禁门秋。
爽气临旌戟,朝光映冕旒。
河宗来献宝,天子命焚裘。
独负池阳议,言从建礼游。
鸡鸣时分,朝贺的队伍已经聚集,露水在秋天的清晨显得格外明亮。清爽的气息袭来,迎风飘扬的旌旗和戟影相映成趣,朝阳的光辉照耀着帝王的冕旒。河宗(河流的神灵)前来献上珍宝,天子下令焚烧皮裘(以示对神灵的尊敬)。然而,我却独自坚持在池阳论议,所言皆与建礼的游说相符。
沈佺期(约710-785),字景仁,号青隅,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多为五言绝句和律诗,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画面感。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世,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秋日早朝是朝廷重要的仪式,诗人在此时写下此诗,既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也流露出个人的思考与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早朝的场景,开篇以“鸡鸣”引入,展现出早晨的宁静与庄重。诗人在清晨的氛围中,感受到清爽的秋气,也为早朝的仪式增添了几分庄重的气息。随后的“朝光映冕旒”一句,巧妙地将晨光与皇权的光辉相结合,显示出天子的威严与朝廷的荣耀。
“河宗来献宝”则提到了朝廷的礼仪,展示了国家的富足和对神灵的尊重,令人感受到那种神圣的氛围。而“独负池阳议”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独立与思考,他不愿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反映了诗人的个性及对礼仪的理解。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令读者在欣赏美丽景象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孤独与坚持。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早朝的景象,表现了对国家和朝廷的尊重,同时展现了诗人独立的思考与个性。诗人在宏伟的背景下,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理想,形成了深刻的内涵。
诗中提到的“河宗”指的是什么?
A. 河流的神灵
B. 农田的守护神
C. 战神
“鸡鸣朝谒满”中的“朝谒”指的是什么?
A. 早晨的拜访
B. 早晨的仪式
C. 早晨的宴会
诗人为何“独负池阳议”?
A. 因为他不喜欢早朝
B. 因为他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C. 因为他想休息
与沈佺期的《和崔正谏登秋日早朝》相比,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时局的思考与个人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沈佺期则更多表现了对国家礼仪的尊重与个人独立思考的坚持。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社会与自我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