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4:20
不效刘琨舞,闻鸡乍起时。
月移花外影,句续梦中诗。
香烬金猊冷,风清玉漏迟。
宵深怜袖薄,兰露湿阶墀。
我不想像刘琨那样在清晨舞动,
当鸡鸣时我才猛然惊醒。
月光悄然移动,花影摇曳,
我在梦中续写着未完的诗句。
香烛的余烬冷却,金色的炭火熄灭,
清风徐来,玉漏滴水的声响变得缓慢。
夜深人静,我怜惜这薄薄的衣袖,
兰花的露水打湿了阶梯和庭院。
归懋仪,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歌中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情感表达而受到后人的赞赏。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夜起》创作于夜深人静之时,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夜的宁静,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夜起》是一首描写夜晚静谧与内心细腻情感的诗。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夜深人静时的思绪和情感。开篇通过对刘琨的提及,诗人自谦地表明自己不愿意在鸡鸣时起舞,而是选择在夜晚享受宁静,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随着诗句的深入,月光的变化、梦中的诗句、香烛的余烬和清风的轻拂,都渗透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珍惜。
在这夜深之际,诗人感受到衣袖的薄凉和兰露的湿润,象征着他内心的脆弱与敏感。诗的最后,兰露湿阶墀,透露出一种孤独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夜的深邃和人的孤独。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夜晚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夜晚宁静的珍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内心脆弱的自省,体现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主题。
诗中的“刘琨”指的是:
A. 一位舞蹈家
B. 一位名士
C. 一位诗人
诗人选择在什么时刻醒来?
A. 日出时
B. 鸡鸣时
C. 月圆时
“兰露湿阶墀”中的“兰”象征:
A. 高贵
B. 清雅
C. 常见
对比《夜起》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涉及夜晚的主题,但《夜起》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月夜忆舍弟》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两首诗在意象使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