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1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1:21
原文展示:
丝丝碧树何曾卷,又是梨花晚。海燕翻翻,那时娇面。做了断肠缘。寄我红笺人不见。看他罗幕秋千。血衣着地,未息飘飏,也似人心软。
白话文翻译:
青翠的树木从未卷起过丝丝的烟雾,如今又是梨花盛开的时节。海燕在空中翻飞,那时你的娇美面容依然在我的心头。我们之间的缘分已成断肠之痛。寄给我的红笺,至今未见你来。看那罗帐下的秋千,血迹已染在地面,未曾平息的飘荡,仿佛人心也变得柔软。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是,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擅长用景抒情,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少年游 重游》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纷繁的时期。诗人在感情上经历了离别与痛苦,因此对往昔的回忆充满了惆怅与思索。
诗歌鉴赏:
《少年游 重游》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旧情绪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过往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开篇“丝丝碧树何曾卷,又是梨花晚”,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仿佛在告知我们:尽管时光流逝,自然依旧美丽,而内心的痛苦却难以释怀。
接着,诗人通过“海燕翻翻,那时娇面”,勾起了对往昔恋情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做了断肠缘”一句,直接表达了情感的痛苦,仿佛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寄我红笺人不见”则突显了情感的单方面与失落,诗人寄托情感的方式却得不到回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悲伤气氛。“血衣着地,未息飘飏”不仅象征着情感的创伤,也暗示着人心的脆弱与敏感。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细腻,通过自然景物与人心情感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鸣。
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与人心的复杂性,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美好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情感冲突,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失去的悲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与无奈,反映了人心的柔软与脆弱,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碧树”象征什么? A. 生命与希望 B. 悲伤与失落 C. 自由与快乐
“寄我红笺人不见”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盼与期待 B. 失落与无奈 C. 欢喜与幸福
诗中“血衣着地”主要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情感的创伤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