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3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31:26
南浦 秋景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戍楼孤眺,莽秋云一片画难成。
烟驿萧萧易响,错认是风声。
却被泬寥商气,刮一天疏叶舞空城。
叹钓台水榭,千年剩址,菱蔓绕湖生。
极望溪山明瑟,向枫汀茶崦眼偏明。
闻道楼船下濑,十万水犀横。
寄语鱼龙休夜,啸海门月上定潮平。
对碧梧红蓼,暮烟残照不胜情。
在戍楼上孤独地眺望,茫茫的秋云如一幅画难以完成。
烟雾弥漫的驿站萧萧作响,误以为是风声。
却被那寥寥的商气所感染,刮起疏落的树叶在空城中舞动。
感叹钓鱼台和水榭,千年只剩下遗址,菱角和藤蔓环绕着湖面生长。
极目远望溪山明媚的景色,向枫树和茶山的山峰却显得格外清晰。
听说楼船在河流下行,十万水流如犀般横亘。
寄语鱼龙在夜晚不要作乱,啸海门的月光升起时潮水平静。
面对碧绿的梧桐和红色的蓼草,夕阳残照下的情景令人难以承受。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5年-约1700年),字梦阮,号听雨,清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经历了明清之交的动荡,后致力于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南浦 秋景》创作于清代,正值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历史沉思的时期。诗中通过秋景描绘,表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
《南浦 秋景》是一首描绘秋景的古诗,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乡愁和孤寂之感。诗人在戍楼上独自眺望秋天的景色,面对茫茫的秋云,心中难以抑制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开篇的“戍楼孤眺”,便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孤独的状态与自然的广袤形成鲜明对比,渲染了沉重的情感。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用“烟驿萧萧易响,错认是风声”描写了秋天的寂静和孤寂,声音的细微变化让人感到更加孤独无助。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错认”一词,突出了内心的迷茫与对外界的敏感,增加了诗意的层次感。
“却被泬寥商气,刮一天疏叶舞空城”,这一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诗人借助秋风吹动的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也十分讲究,从“钓台水榭”的遗址到“十万水犀”的壮丽,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结尾的“对碧梧红蓼,暮烟残照不胜情”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故乡的眷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短暂与历史悠久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戍楼孤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激动
B. 孤独
C. 快乐
“烟驿萧萧易响”中的“烟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驿站的烟雾
C. 一种乐器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自然与思乡
C.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南浦 秋景》的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