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52:51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 病起偶成
张玉珍 〔清代〕
雁书沈,芳信远。丽句写纨扇。小极无聊,睡也几曾倦。纵有鸿雪行踪,絮泥心事,都付与旧时莺燕。蜡灯泫。早又院落黄昏,萤火两三点。曲录阑干,不语苦凭遍。倩携绿绮轻弹,一天离恨,任香影回风低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因生病而感到的孤独和思念之情。首先,作者提到收到的信件已经沉寂,情意远隔,写下的句子仿佛只在扇子上流转。闲来无事,连睡觉的时间也显得漫长。即便有鸿雁雪花的行踪,心中烦恼的情绪仍然寄托于往日的莺燕。蜡烛的光亮微弱,黄昏时分,院子里只剩下几只萤火虫的闪烁。倚靠在栏杆上,默默无语,心中满是苦涩的思念。倩影轻轻弹奏着绿绮,满怀离愁,只能让香影在微风中轻轻飘动,随风低回。
注释:
- 雁书:指鸿雁传书,古代常用来传递信息。
- 芳信:指有情之信,传递情感的信件。
- 丽句:美丽的诗句。
- 纨扇:用丝绸制成的扇子,象征着温柔和优雅。
- 鸿雪:形容远方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信件或思念的遥远。
- 蜡灯泫:蜡烛点燃时的微弱光芒,象征着孤寂的夜晚。
- 绿绮:一种古代乐器,象征着音乐和情感的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玉珍,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细腻柔美,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张玉珍因病所作,表达了因身体不适而引发的思乡和离愁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孤独感和对情感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词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词的韵律与对仗,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作者通过“雁书沈,芳信远”的开篇,引入了思念与孤独的主题,词中描绘的意象如“蜡灯泫”、“萤火两三点”,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显凄凉的氛围。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诗中反复出现的“离恨”,不仅是对情感的回忆,也是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尤其在“倩携绿绮轻弹”的意象中,音乐不仅是情感的寄托,也象征着希望与美好,尽管现实充满了无奈与孤独。整首词在情感的表述上既有对往事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雁书沈,芳信远”:鸿雁的信件已经沉寂,情意却依然遥远。
- “丽句写纨扇”:美丽的句子流淌在扇子上,象征着温柔的思念。
- “小极无聊,睡也几曾倦”:闲暇无事,睡觉的时间也变得漫长。
- “纵有鸿雪行踪,絮泥心事”:即便有远方的消息,心中的烦恼依旧无法释放。
- “都付与旧时莺燕”:将这些心事寄托给曾经的情景与回忆。
- “蜡灯泫”:蜡烛微弱的光,象征着孤独的夜晚。
- “早又院落黄昏,萤火两三点”:黄昏的院落中,只有几只萤火虫点亮黑暗。
- “曲录阑干,不语苦凭遍”:倚在栏杆上,无言以对,满心的苦涩。
- “倩携绿绮轻弹”:倩影弹奏绿绮,代表着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 “一天离恨,任香影回风低捲”:满怀离愁,任由香影在风中轻轻回旋。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雁书”比喻遥远的信件,表达思念之情。
- 拟人:如“蜡灯泫”,将蜡烛的光亮赋予情感,增加了词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词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
主题思想:
-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因病而生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 雁书:象征着遥远的思念与孤独。
- 蜡灯:代表着孤寂的夜晚与思绪的暗淡。
- 萤火虫:作为微弱光点,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绿绮:乐器的象征,代表着音乐与情感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雁书”主要象征什么?
- A. 远方的风景
- B. 遥远的思念
- C. 古代的信件
-
“蜡灯泫”意在描绘什么情境?
- A. 明亮的夜晚
- B. 孤独的氛围
- C. 热闹的场景
-
诗中“倩携绿绮轻弹”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过往的思念与孤独,但更突出女性情感的细腻。
- 纳兰性德《木兰花》:通过自然景物表现情感,与张玉珍的细腻风格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词学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张玉珍与清代女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