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7:56
飞帛涧
作者: 峻德 〔清代〕
我昔登此山,山中觇泉脉。
有涧如疋练,高挂倚天壁。
劈开万仞青,直走一痕碧。
炎天雪霰飞,晴日冰雹射。
今来值时旱,深山愆雨泽。
又开龙用壮,攫碎苍岩石。
此涧为壅塞,滴沥只微液。
无复旧时观,苔存水流迹。
时有松鼠来,就饮足局蹐。
风吹堕松花,鼠惊窜崖隙。
安得三日霖,复见泉百尺。
清夜对弹琴,山月照虚白。
我曾经登上这座山,观察山中泉水的流向。
有一条涧水如同绸带,高悬在天壁之上。
它劈开万丈青石,直直流出一条碧绿的痕迹。
炎热的夏天,雪和霰飞舞,晴天时冰雹坠落。
如今正值干旱时节,深山里缺乏雨水。
又开辟出龙的壮丽,攫取破碎的苍岩石。
这条涧水被阻塞,仅有微弱的滴流。
再也没有昔日的景象,只有苔藓存留水流的痕迹。
时常有松鼠前来,饮水足够小心翼翼。
风吹落松花,松鼠因为惊吓而窜入崖缝。
我希望能有三天的细雨,再次见到那百尺泉水。
在宁静的夜晚对着琴声,山月照耀着虚白的空地。
作者介绍:
峻德,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哲理,追求一种静谧的生活境界。
创作背景:
《飞帛涧》创作于清代,正值时代动荡、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忧虑。
《飞帛涧》是一首具有浓厚自然情怀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展现出山涧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开篇以“我昔登此山,山中觇泉脉”引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密感与探索欲望。接着,诗人描绘了涧水的动态,赋予它灵动与美感,使用“涧如疋练,高挂倚天壁”的比喻,将涧水的柔美与山的巍峨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自然的奇妙。
然而,随着“今来值时旱”的转折,诗歌的基调开始转向忧虑。诗人描绘了干旱的景象,涧水的干涸使得昔日的美景不再,表现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无奈与惋惜。通过“此涧为壅塞,滴沥只微液”的描写,诗人将水流的稀少与生命的脆弱联系在一起,令人深思。
最后,诗人以“安得三日霖,复见泉百尺”表达了对恢复生机的渴望,并以“清夜对弹琴,山月照虚白”结束,意境恬静,情感深邃,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之美的怀念与对环境变化的忧虑,揭示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测试:
“我昔登此山”中的“昔”表示什么?
诗中“涧如疋练”的“疋练”比喻什么?
诗人希望“安得三日霖”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