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3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6:17
剡溪竹纸三首
作者:曾几 〔宋代〕
会稽竹箭东南美,
来伴陶泓住管城。
可惜不逢韩吏部,
相从但说楮先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剡溪竹子的赞美,指出剡溪的竹子在东南地区非常美丽,正如陶泓居住在管城一样美好。可惜的是没有遇上韩吏部(韩愈),只能和楮先生谈论竹子的事情。
曾几,字子璧,号白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达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是作者在剡溪地区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产物。竹纸的制作与文人书写密切相关,反映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这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剡溪竹子的赞美与对文化交流的渴望。诗中“会稽竹箭东南美”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剡溪竹子生长的美丽景象,突显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和谐。
诗人在提到“可惜不逢韩吏部”时,流露出一种遗憾之情,表现了对历史文人的眷恋,以及对高雅文化的向往。诗的最后一句“相从但说楮先生”,则表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交流,显示出一种淡淡的幽默感。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思想,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文人交往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气质与风范。
整首诗通过对剡溪竹子的赞美,传达了对自然美和文化交流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文人雅士的追求与遗憾。
诗中提到的“会稽”是指哪个地方?
A. 江苏
B. 浙江
C. 四川
D. 广东
“可惜不逢韩吏部”中的“韩吏部”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杜甫
C. 韩愈
D. 白居易
对比曾几的《剡溪竹纸三首》与郑燮的《竹石》,两者都以竹子为主题,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文化交流的渴望,而后者则强调竹子的坚韧和不屈精神,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