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7:19
原文展示:
袅袅秋风竹上生,十年毛羽未全轻。箫声莫向中宵动,瑶草沙中月正明。
白话文翻译:
秋风轻轻吹过,竹叶随风摇曳,鹤的羽毛经过十年还未完全轻盈。夜晚的箫声不要在中宵时分响起,因为瑶草覆盖的沙滩上,月亮正明亮。
注释:
袅袅:形容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秋风:秋天的风。 竹上生:竹叶随风摇曳。 十年毛羽未全轻:鹤的羽毛经过十年还未完全轻盈,比喻时间虽长,但某些事物或状态并未改变。 箫声:箫吹出的声音。 中宵:半夜。 瑶草:美丽的草。 沙中月正明:沙滩上的月亮非常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静谧画面,通过鹤的形象和箫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风、竹叶、鹤羽、箫声和明月等元素,构建了一幅秋夜的静谧画面。首句“袅袅秋风竹上生”,通过“袅袅”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秋风轻拂竹叶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次句“十年毛羽未全轻”,以鹤羽的变化暗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后两句“箫声莫向中宵动,瑶草沙中月正明”,则通过箫声和明月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静谧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的鹤羽、箫声和明月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渴望和对时间易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东阳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但李东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