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6:15
生查子
作者: 朱敦儒 〔宋代〕
卧病独眠人,无月中秋节。
淡照碧纱灯,冷看银屏雪。
风露转萧寒,砧杵添凄切。
伏枕漫书空,到晓愁难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中秋节孤独卧病的情景。夜空没有月亮,节日的气氛显得格外冷清。微弱的灯光照耀着,映出银色的屏幕,仿佛在看着飘落的雪花。风露渐渐变得寒冷,砧杵的声响更加凄凉。伏在枕头上,随意翻书却毫无意义,直到天亮,心中的烦恼难以言说。
作者介绍:朱敦儒(约1070年-1130年),字君彦,号澄江,宋代著名词人,代表作有《生查子》、《定风波》等。他的词多描写个人的情感与孤独,风格清新而婉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中秋节,正值作者身患疾病,无法与亲友团聚,深感孤独与悲凉。诗中借助节日的意象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病痛的无奈。
《生查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人在中秋节病中的孤独感。诗的开头“卧病独眠人,无月中秋节”便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节日的孤寂。诗人用“无月”来象征心理的空虚和失落,正值团圆的时刻,他却独自一人,无法享受节日的欢乐。
接下来的“淡照碧纱灯,冷看银屏雪”则通过微弱的灯光和冷清的银屏,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这种冷淡和孤独感随着“风露转萧寒,砧杵添凄切”而加深,秋风和露水带来寒意,砧杵声则增添了悲切的情绪,似乎在诉说着他的苦闷。
最后两句“伏枕漫书空,到晓愁难说”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情感推向高潮。即便试图借书本来转移注意,依然感到无所适从,直到天明,愁苦依旧难以言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充满了对生命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深刻的孤独感及对团聚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孤独、病痛和渴望团聚的复杂情感,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孤立无援的心理状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卧病独眠人”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无月”象征着?
“伏枕漫书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