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0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2:26
赠钱道人
作者:苏轼
书生苦信书,世事仍臆度。
不量力所负,轻出千钧诺。
当时一快意,事过有馀怍。
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
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
静观殊可喜,脚浅犹容却。
而况钱夫子,万事初不作。
相逢更何言,无病亦无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书生因信书而感到痛苦,面对世事仍然凭空臆断,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足,却轻易许下千钧的承诺。虽然当时的快意让人高兴,但事后却难免感到后悔。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下大错,心中忧虑常生,恐惧自己会长久地受到罪恶的惩罚。静观世事让人感到欢喜,但自己能力有限,仍然有所顾虑。更何况是钱夫子,他本无所作为,见面时也无话可说,既无病痛也无药可用。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以豪放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是"苏门四学士"的领军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时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正值政局动荡和个人遭遇挫折之际,苏轼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和个人的反省。
《赠钱道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反思。苏轼通过反复强调书生的内心挣扎,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现实社会中常常面临的困惑和矛盾。诗中描绘了一种无奈的情绪:书生因信书而苦恼,对世事的判断往往是主观的,缺乏实际依据。这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中“千钧诺”的承诺与“余怍”的后悔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承诺的分量与承诺后果的沉重。通过“几州铁”的隐喻,苏轼提醒人们在做出重大决定时应当谨慎,因果关系不可忽视。而最后的“相逢更何言,无病亦无药”则是对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无奈,表达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整首诗以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博大的胸襟与深邃的思考,这使得这首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社会现象的反思,揭示了知识分子在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困惑,呼吁人们在做出承诺时要谨慎,强调对生活的深刻观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书生”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读书人
C. 官员
D. 商人
“千钧诺”是指:
A. 轻松的承诺
B. 重大的承诺
C. 口头的约定
D. 无效的保证
诗中“无病亦无药”的意思是:
A. 有病需要治疗
B. 生活中无所依赖
C. 对生活的无奈
D. 身体健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