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8:58
病为兀兀安身物,酒作逢逢入脑声。
堪笑钱塘十万户,官家付与老书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生病后,虽然身体不适,却借着酒意感到一种麻木和轻松。对于钱塘的十万户人家,作者忍不住笑他们,官府的利益却交给了那些年老的书生。
钱塘在历史上因其经济繁荣而著称,诗中提到的“十万户”指代了繁华的市井生活,而“老书生”则常常与知识分子、士人相联系,寓意着一种对官场的无奈与讽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作品多样,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
《病后醉中》创作于苏轼生病的时期,反映了他在病痛中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感慨。作为一位在官场上经历挫折的知识分子,苏轼对官场的无奈和对酒的依赖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比病痛与醉意,表达了苏轼在身体不适时对生活的调侃和对社会的反思。诗中“病为兀兀安身物”透露出病痛的无情,而“酒作逢逢入脑声”则显示了作者选择借酒浇愁、逃避现实的心态。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病痛的沉重,也让人看到在困境中寻找快乐的无奈。接着,诗人笑谈“钱塘十万户”,带有一种讽刺意味,暗示着对当时社会繁华表象下的空虚与无奈。最后一句“官家付与老书生”,则表达了他对知识分子在权力游戏中的无力感,既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整首诗风格轻松却蕴含深意,体现了苏轼的智慧与人生态度。
整首诗反映了苏轼在病痛与醉意之间的挣扎,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知识分子处境的感慨,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无奈。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使用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书籍
B. 酒
C. 山水
答案:B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钱塘”象征着与的对比。
判断题:诗中“老书生”指代的是年轻有为的知识分子。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比较苏轼的《病后醉中》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酒的依赖与人生的感慨,但苏轼更侧重于对社会现状的讽刺和反思,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