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4:50
松树障子歌
作者: 孙一元 〔明代〕
眼底何人画松树,一株两株拂烟雾。
青入石泉形影空,老摧岩壑愁日暮。
山鬼作灵夭矫行,于菟受缚却回顾。
摩挲双眼看不真,恍然步入庐山路。
气寒心悸狂欲踆,仰面大叫真宰怒。
雷霆排空顷刻成,茅堂却被风拔去。
停杯收卷起长嗟,四壁秋声雨如注。
诗中描绘了一幅松树的画面,似乎在问谁在眼前描绘松树,那一株、两株松树轻拂着烟雾。青色的松树映入石泉中,影子如同空灵的存在,老树在岩石和山谷中被摧残,愁苦在日落时分袭来。山中的鬼神似乎在灵动,像是被束缚的兔子却又回头寻找。用手摩挲着双眼却看不清楚,恍惚间走入庐山的道路。寒气袭来,心中惶惶不安,仰面大叫,真如天怒。雷声如排空而来,瞬间茅屋被狂风刮走。停下杯子,卷起书卷,长叹一声,四周的秋声伴着如注的雨水。
孙一元,明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质朴而富有情感,常以自然景物引发对人生的感悟。
《松树障子歌》创作于明代,诗人在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政治动荡与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激发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松树障子歌》以松树为主线,通过描写松树的形象,引发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用“眼底何人画松树”引入,带有一种幽幽的思索气氛,令人产生对松树的好奇与向往。接着,诗人通过“青入石泉形影空”的描绘,展现了松树的孤独与坚韧,松树如青色的影子,映在清澈的泉水中,仿佛在诉说着它的不平凡与孤独。
当诗人提及“老摧岩壑愁日暮”,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残酷,松树在岩石与山谷中经历了岁月的摧残,愁苦伴随着日暮的降临。接下来的“山鬼作灵夭矫行”,则赋予自然以灵性,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山鬼的灵动使得山林更显神秘。
整首诗在描写中逐渐引入情感的高潮,诗人因“气寒心悸”而感到不安,仰天大叫,体现了内心的愤怒与无奈,表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无力反抗。最后,随着“停杯收卷起长嗟”,秋声与雨声的交织,构成了一幅秋天的画面,令人心生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松树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与感慨。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思索,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眼底何人画松树”中的“眼底”意思是:
a) 眼睛的底部
b) 眼前
c) 眼睛的颜色
诗中“气寒心悸狂欲踆”表达了诗人的:
a) 快乐
b) 不安
c) 兴奋
诗中提到的“庐山”象征:
a) 美好的境地
b) 贫穷
c) 遥远的地方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