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1:35
丁亥生日
作者:苏辙
少年即病肺,喘作锯木声。
中年复病脾,暴下泉流倾。
困苦始知道,处世百欲轻。
收功在晚年,二疾忽已平。
来年今日中,正行七十程。
老聃本吾师,妙语初自明。
至哉希夷微,不受外物婴。
非三亦非一,了了无形形。
迎随俱不见,睢昙谓无生。
湛然琉璃内,宝月长盈盈。
在年轻时我就得了肺病,喘息声如同锯木。
在中年时又得了脾病,暴雨般倾泻而下。
经过困苦才开始明白,处世的欲望都是轻的。
到晚年时,二病忽然都已痊愈。
明年今日正值七十岁,
老子一直是我的老师,他的妙语我终于明白。
“至高无上的希夷之境”,不受外物所缠。
既不是三,也不是一,明明了了无形状。
无论迎来还是随去,都无法见到,
就像《睢昙》所说的无生。
在澄澈如琉璃的内心中,宝月永远盈盈。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庵庐,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诗人、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的文学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用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诗词中流露出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丁亥生日》创作于苏辙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总结。经历了年轻时的疾病折磨和中年的困苦,苏辙在晚年时重审了自己的生命价值,感悟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表达了对老子哲学的认同与向往。
《丁亥生日》是一首通过个人经历反映人生哲理的诗作。作者以病痛为引,展示了年轻时的脆弱与困苦,随着年岁的增长,他逐渐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诗中展现了从痛苦中领悟到的超脱思想,体现了苏辙的道家哲学观念,强调了心灵的宁静与对外物的超然态度。
在诗的开头,苏辙以“少年即病肺,喘作锯木声”开篇,生动地描绘了他年轻时因疾病而遭受的痛苦,紧接着用“中年复病脾”写自己在中年时的再次遭受困境,展现了人生的无常。然后,作者在经历了这些苦难之后,逐渐领悟到“困苦始知道”,体现了他对世事的看淡与透彻。
到了晚年,苏辙感叹“二疾忽已平”,他终于在经历磨难后获得了身体和心灵的解脱。接着,他提到“老聃本吾师”,表明了对老子思想的认同,认为道家的哲学使他更加明白生活的真谛,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安宁。
最后几句中的“湛然琉璃内,宝月长盈盈”生动地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澄明与宁静,象征着他在经历诸多磨难后,所达到的心灵解脱与自在。
整首诗表达了经历了病痛与困苦后的领悟,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个人的生命轨迹,反映出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最终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苏辙在年轻时得了什么病?
诗中提到的老师是谁?
诗中描述的“宝月”象征什么?
可以比较苏辙的《丁亥生日》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但苏辙更注重内心的和谐与超脱,而李白则更多地抒发了乡愁与对人生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