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9:19
赴罗汉门
作者: 游廷元 〔清代〕
谁将有性会存存,出入能知内外门。
成佛观音称大士,化身罗汉本归魂。
埔头家尽溪边竹,山脚人归雨暮村。
漫道游行空色相,个中何地不乾坤。
谁能够领会到有性之理,能够了解内外的门道。
成佛的观音被称为大士,化身为罗汉的灵魂本来自然。
山坡上的人家都被溪边的竹林环绕,山脚下的人们在雨中归村。
人们常说宇宙中游行的空色相,实际上哪个地方不是天地之间?
作者介绍: 游廷元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赴罗汉门》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作品中通过对内外门道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自然的关系。开篇以“谁将有性会存存”引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本质的追寻。诗中提到的“成佛观音”和“化身罗汉”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也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精神境界中的努力与探索。接下来的景象描绘,展现了溪边竹林与雨暮村的宁静,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最后,诗人通过“漫道游行空色相”,引入了对存在与虚幻的思考,强调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宇宙的每个角落都蕴含着天地的哲理。这种哲理的探讨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人生的思考与哲学的升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理解事物本质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成佛观音”指的是哪个宗教的人物?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描绘了乡村的宁静环境?
a) 雪
b) 竹
c) 花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c)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两者都以自然为主题,但游廷元的诗更多地融合了哲理思考,强调内心的探索与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