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2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26:57
赠杭僧道潜
作者:苏辙
月中依松鹤,露下抱叶蝉。
赋形已孤洁,发响仍清圆。
潜师本江海,浪迹游市廛。
髭长不能翦,衲坏聊复穿。
瘦骨见图画,禅心离攀缘。
出言可人意,一一皆自然。
问师藏何深,不与世俗传。
旧识髯学士,复従琏耆年。
尘埃既脱落,文彩自精鲜。
落落社中人,如我亦有旃。
柰何一相见,抚卷坐长叹。
归去勿复言,山林信多贤。
在月光下,松树旁的仙鹤依偎着;露水下,蝉鸣在树叶间缠绕。你的形体已经显得孤独而洁净,发出的声音依然是那么清脆而圆润。潜师原本来自江海,浪迹在市井之间。你那长长的胡须无法修剪,破旧的僧袍只是勉强再穿。瘦弱的骨骼宛如图画,禅心远离了世俗的羁绊。你的言语让人觉得亲切,处处都显得自然。问你藏有什么深意,竟不愿与世俗传递。老朋友髯学士,与你重逢已是琏耆年。尘埃已然脱落,文采自会显得鲜明。社中的人们如我一样,都有一份心意。为什么我们相见,却在抚卷之际长叹?回去后不必再提,山林中确实多贤人。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共同开创了“苏门四学士”的盛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诗作,也有细腻清新的散文。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辙与道潜的相识之际,表现了诗人对道潜的赞许与尊重,诗中流露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冷淡。诗歌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清淡高洁生活的思想。
《赠杭僧道潜》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体现了苏辙对道潜的尊重与钦佩。诗中通过对道潜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孤洁的品格和与世俗的超脱。开篇以“月中依松鹤,露下抱叶蝉”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图景,暗示道潜的高洁与孤独。之后,诗人以潜师的生活状态为线索,形象地描绘了他长须、破袍、瘦骨的外貌,生动地表现出道潜的洒脱不羁和心志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话,表现了二人相见的亲切感,诗人对藏有深意的道潜的探究与渴望。他们之间的交流,无论是言语还是心灵的契合,均是自然流露的。最后,诗人感叹一相见的短暂与不舍,回归山林的宁静与贤人之多,展现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潜的深切赞赏。
整首诗浑然天成,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敬仰,也有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具有深厚的哲理思考,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隐士道潜的敬仰,展现了追求高洁、超脱世俗的理想,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探索。
诗词测试:
本诗中提到的“潜师”是指哪位人物?
诗中“瘦骨见图画”意在表达什么?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