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时

《感时》

时间: 2025-05-07 22:30:16

诗句

忽传群盗下淮濒,又逐黄州韩使君。

却望长安在天上,愁看天际有孤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0:16

原文展示:

感时
仲并 〔宋代〕

忽传群盗下淮濒,又逐黄州韩使君。
却望长安在天上,愁看天际有孤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传来消息,听说一群盗贼已经侵袭淮水边,又把黄州的韩使君追逐而去。
我只能远望长安在天边,心中愁苦地看着天际的孤云。

注释:

  • :突然,忽然。
  • :传来,传达。
  • 群盗:一伙盗贼。
  • :这里指侵袭、袭来。
  • 淮濒:淮水边。
  • :追逐。
  • 黄州:指黄州,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 韩使君:指韩愈,他曾任黄州刺史。
  • :反而,然而。
  • :远望,注视。
  • 长安:古都,今西安,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地方。
  • 天际:天边,指远方的天空。
  • 孤云:孤独的云,象征孤独与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仲并,生平不详,宋代诗人,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在这首诗创作时,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盗贼横行,诗人通过对时事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诗歌鉴赏:

《感时》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开篇提到“群盗下淮濒”,直截了当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群盗的出现使得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接着提到“又逐黄州韩使君”,暗示了社会的混乱不仅影响普通百姓,也波及到官员。这两句交代了背景,展现出一个动荡不安的时局。

接下来的“却望长安在天上”,则转入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长安作为古都,象征着繁荣与稳定,而“天上”则暗示这种理想似乎遥不可及。最后一句“愁看天际有孤云”,孤云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助的境遇。整首诗情感浓郁,透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奈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忽传群盗下淮濒”:突然传来了消息,盗贼在淮水边出现,暗示社会动荡。
    • “又逐黄州韩使君”:盗贼追逐着黄州的韩使君,反映了政局的不安。
    • “却望长安在天上”:望向遥远的长安,象征着理想与安定的生活。
    • “愁看天际有孤云”:孤云的意象,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的结构相似,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孤云象征孤独与愁苦,长安象征理想的生活。
  • 主题思想:全诗集中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情感与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 长安:象征着繁荣、安定的理想生活。
  • 孤云:象征孤独与忧愁,表现出诗人的无奈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群盗”指的是: A. 官员
    B. 盗贼
    C. 农民
    D. 商人

  2. “长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乡村
    B. 繁荣与安定
    C. 战争
    D. 孤独

  3. “孤云”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焦虑
    C. 孤独与愁苦
    D. 放松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李白的《夜泊牛津》:描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仲并的《感时》都在动荡的时代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但杜甫更侧重于对民生的关怀,而仲并则在孤独的情感中进一步渗透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虞美人 河传 遐方怨 浣溪沙 甘州子 荷叶杯 醉公子·漠漠秋云澹 诉衷情 渔歌子·晓风清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鬼字旁的字 死板 绞丝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曝背食芹 茫无端绪 排兵布阵 迩英阁 禾字旁的字 束兵秣马 问道于盲 灵坚 酉字旁的字 随时制宜 詈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