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答人书意

《答人书意》

时间: 2025-05-10 07:45:21

诗句

仲尼言正性,子舆言践形。

二者能自得,殆不为虚生。

所交若以道,所感若民诚。

虽三军在前,而莫得之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5:21

原文展示:

答人书意 邵雍 〔宋代〕 仲尼言正性,子舆言践形。 二者能自得,殆不为虚生。 所交若以道,所感若民诚。 虽三军在前,而莫得之凌。

白话文翻译:

孔子谈论正直的本性,子舆谈论实践的形态。 如果这两者能够自我领悟,那么人生就不算虚度。 与人交往若遵循道义,所感受到的若如民众的真诚。 即使面对三军在前,也无法凌驾于其上。

注释:

  • 仲尼:孔子的字。
  • 子舆:子思的字,孔子之孙,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 正性:正直的本性。
  • 践形:实践的形态,指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道德。
  • 殆:几乎,差不多。
  • 虚生:虚度一生。
  • 以道:遵循道义。
  • 民诚:民众的真诚。
  • 三军:古代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这里泛指军队。
  • 莫得之凌:无法凌驾于其上。

诗词背景: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道德伦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这首诗是邵雍对友人的回信,表达了他对道德实践的重视和对真诚交往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对孔子和子思思想的引用,强调了道德本性和实践行动的重要性。邵雍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领悟并实践这两点,那么他的人生就不会是虚度的。诗中“所交若以道,所感若民诚”一句,强调了真诚交往和遵循道义的重要性,即使在面对强大的军队时,也无法动摇这种真诚和道义的力量。整首诗体现了邵雍对道德伦理的坚定信念和对真诚交往的推崇,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意义。

诗词解析:

  • 首句引用孔子和子思的思想,为全诗奠定了道德伦理的基调。
  • “二者能自得,殆不为虚生”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实践的重视,认为这是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 “所交若以道,所感若民诚”强调了真诚交往和遵循道义的重要性。
  • “虽三军在前,而莫得之凌”通过对比,突出了真诚和道义的力量。

修辞手法:

  • 引用:通过引用孔子和子思的思想,增强了诗的说服力。
  • 对比:通过“虽三军在前,而莫得之凌”的对比,突出了真诚和道义的力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道德本性和实践行动的重要性,以及真诚交往和遵循道义的价值。通过引用经典和对比手法,邵雍传达了对道德伦理的坚定信念和对真诚交往的推崇。

意象分析:

  • “仲尼言正性”:孔子谈论正直的本性,象征着道德的纯洁和高尚。
  • “子舆言践形”:子思谈论实践的形态,象征着行动的重要性和实践的价值。
  • “虽三军在前”:面对强大的军队,象征着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和勇气。

互动学习:

  1. 诗中提到的“仲尼”和“子舆”分别指的是谁? A. 孔子和子思 B. 孟子和荀子 C. 老子和《庄子》 D. 墨子和韩非子 答案:A

  2. 诗中“所交若以道,所感若民诚”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与人交往要遵循道义,感受到民众的真诚 B. 与人交往要遵循法律,感受到民众的虚伪 C. 与人交往要遵循利益,感受到民众的真诚 D. 与人交往要遵循传统,感受到民众的虚伪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中的孔子言论,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中庸》中的子思言论,如“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诗词对比:

  • 与《论语》中的孔子言论对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与《中庸》中的子思言论对比,如“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强调真诚的价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论语》
  • 《中庸》
  • 《邵雍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卢头陀诗 生春二十首 其十四 和乐天仇家酒 崔徽歌 其一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华原磬 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 岁日赠拒非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 追昔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论高寡合 鱼开头的成语 弓字旁的字 疑惮 赤盖 卝字旁的字 春装 目往神受 包含西的成语 以锥餐壶 交口赞誉 精细入微 重农 中山大学 肉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