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5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8:59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华原磬
作者:元稹
泗滨浮石裁为磬,
古乐疏音少人听。
工师小贱牙旷稀,
不辨邪声嫌雅正。
正声不屈古调高,
钟律参差管弦病。
铿金戛瑟徒相杂,
投玉敲冰杳然零。
华原软石易追琢,
高下随人无雅郑。
弃旧美新由乐胥,
自此黄钟不能竞。
玄宗爱乐爱新乐,
梨园弟子承恩横。
霓裳才彻胡骑来,
云门未得蒙亲定。
我藏古磬藏在心,
有时激作南风咏。
伯夔曾抚野兽驯,
仲尼暂叩春雷盛。
何时得向笋簴悬,
为君一吼君心醒。
愿君每听念封疆,
不遣豺狼剿人命。
这首诗的开头提到泗滨的浮石被雕刻成磬(古代的乐器),但古老的音乐稀疏而少有人听闻。工匠的技艺低劣,制作的乐器音色模糊不清,难以分辨是和谐的声音还是不和谐的声音,令人感到困惑。
正音的声音无法传承下去,古老的曲调却依然高亢,钟声和乐器的音律却因病变得不和谐。金属与瑟的声音单纯地交织在一起,像是投掷的玉石敲击冰面,发出的声音也变得无影无踪。
华原的软石容易雕刻,然而高低不一,随人而变,缺乏优雅的标准。古老的音乐和新的乐曲由乐师来决定,自此之后,黄钟的音色再也无法匹敌。
玄宗皇帝热爱音乐,特别是新音乐,梨园的弟子承载着他的恩泽。霓裳羽衣舞才刚开始,胡人骑兵的到来却让云门未能亲近。我心中藏着古老的磬,时不时激发出南风的歌唱。伯夔曾抚琴驯服野兽,仲尼则短暂地叩响春雷的声音。
我何时能在竹笋的竹篱上悬挂乐器,为你高歌一曲,唤醒你的心灵?愿你每次听到音乐时,都能铭记故土,不要让豺狼剿灭人命。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公谨,唐代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他在诗歌上追求清新平易,善于描写生活情感与社会现实,提倡诗歌的通俗性。
《华原磬》是元稹在李校书的《新题乐府》基础上进行的创作,表达了他对古乐衰微的感慨和对新乐的反思。诗中既有对古代音乐文化的怀念,也有对当代音乐风格的批判,展现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深刻思考。
元稹在《华原磬》中,通过对音乐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古代乐器的珍视和对现代音乐的批评。诗的开头通过描写泗滨的磬,表现出古乐在现代的稀缺和人们对美好音韵的渴望,反映出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在接下来的段落中,元稹通过工匠的技艺与音律的参差不齐,指出现代音乐的低劣,强调古乐应有的高雅与和谐。
诗中提到的“黄钟”,象征着一种高尚的音乐理想,但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诗中也提及了玄宗和梨园弟子的关系,说明了音乐与权力、文化的密切联系。最后,“愿君每听念封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宁、人民平安的美好愿望,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意象丰富,不仅体现了音乐的美感,也传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追忆。
整首诗反映了元稹对古代音乐的怀念、对现代音乐的批判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表达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元稹的《华原磬》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正声不屈古调高”中的“正声”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豺狼”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