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6:36
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
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李十二的惜别之情。春莺的啼声已变得沉涩,花瓣随风飘落,牡丹花也已经凋谢,叶子丛生。可怜的是,经过一年的别离,唯有那一片红色的花瓣被我收于朱红的栏杆之上,成为我对你的思念之物。
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富贵、繁荣的花卉,常与美好、爱情等情感联系在一起。诗中提到的“朱阑”则可能指的是庭院中的栏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朋友的思念。
元稹(779-831),字子华,号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以其诗歌的清新自然和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风直接、通俗,常表达对人生、友情、爱情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元稹与朋友李十二分别之际,诗中通过描写牡丹花的凋谢和春莺的余声,抒发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惆怅与思念。开篇“莺涩余声絮堕风”以音景与物象交织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春天即将结束的氛围。莺声的沉重,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在“牡丹花尽叶成丛”中,牡丹的凋零不仅代表了时光的流逝,更象征着青春的消逝和美好时光的结束。接着,诗人用“可怜颜色经年别”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慨,朱阑上的那片红色花瓣,成为了他与朋友之间情感的寄托。这种通过物象传达情感的方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友谊的珍惜。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视与惜别之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春天的意象,唤起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朋友的思念。
诗中“莺涩”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悲伤
C. 平淡
答案:B
牡丹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时光
C. 友谊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朱阑”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乐器
C. 栏杆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