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

《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

时间: 2025-05-07 22:26:36

诗句

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6:36

原文展示:

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
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李十二的惜别之情。春莺的啼声已变得沉涩,花瓣随风飘落,牡丹花也已经凋谢,叶子丛生。可怜的是,经过一年的别离,唯有那一片红色的花瓣被我收于朱红的栏杆之上,成为我对你的思念之物。

注释:

  • 莺涩:指春天的莺鸟叫声变得低沉。莺鸟通常代表春天,声响悦耳,然而这里却是“涩”,表明心情的沉重。
  • 余声:指鸟鸣的余音,暗示春天的尾声。
  • 絮堕风:像柳絮一样随风飘落,形容花瓣的凋零。
  • 牡丹花尽:牡丹花已盛开过后,表示时光流逝。
  • 可怜颜色:形容花朵的颜色引人怜惜,暗喻离别的伤感。
  • 朱阑:指红色的栏杆,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典故解析:

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富贵、繁荣的花卉,常与美好、爱情等情感联系在一起。诗中提到的“朱阑”则可能指的是庭院中的栏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朋友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字子华,号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以其诗歌的清新自然和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风直接、通俗,常表达对人生、友情、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稹与朋友李十二分别之际,诗中通过描写牡丹花的凋谢和春莺的余声,抒发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惆怅与思念。开篇“莺涩余声絮堕风”以音景与物象交织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春天即将结束的氛围。莺声的沉重,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在“牡丹花尽叶成丛”中,牡丹的凋零不仅代表了时光的流逝,更象征着青春的消逝和美好时光的结束。接着,诗人用“可怜颜色经年别”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慨,朱阑上的那片红色花瓣,成为了他与朋友之间情感的寄托。这种通过物象传达情感的方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莺涩余声絮堕风:春天的莺鸟,声音变得沉重,柳絮随风飘落,暗示时光流逝与离愁。
  2. 牡丹花尽叶成丛:牡丹花已盛开过后,花瓣凋谢,叶子聚集,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终会逝去。
  3. 可怜颜色经年别:花的颜色令人怜惜,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
  4. 收取朱阑一片红:将那片红色的花瓣收下,象征着对美好回忆的珍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莺涩”比喻离别的心情,传达情感的沉重。
  • 拟人:将春莺的声音描述为“涩”,使得自然景象与情感相呼应。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视与惜别之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春天的意象,唤起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朋友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与希望。
  • 牡丹:富贵与繁荣,既象征美好,也暗示短暂。
  • 朱阑:红色栏杆,象征着温暖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莺涩”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悲伤
    C. 平淡
    答案:B

  2. 牡丹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时光
    C. 友谊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朱阑”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乐器
    C. 栏杆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元稹的《赠李十二牡丹花片》都有对离别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而后者则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相关古诗词解读书籍

相关查询

宫怨 灵岩夜月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 其七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 其六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 其五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 其四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 其三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 其二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 其一 管社山雪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引过自责 羽字旁的字 十全十美 三致意 韭字旁的字 鸡蒙 引首以望 犬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鸟惊兽骇 操弦 陪葬 包含黄的词语有哪些 乖结尾的成语 风流座 旧结尾的成语 屮字旁的字 遗臭千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