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4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48:02
《阶前石竹》
作者:王绩 〔唐代〕
上天布甘雨,万物咸均平。
自顾微且贱,亦得蒙滋荣。
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
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
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弃置勿重陈,委化何所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身存在的思索。诗中提到,上天降下甘霖,万物生长均衡,自己虽然渺小而微贱,却也能获得滋养与荣光。诗人看到石竹花的绿枝与红花,感叹常常担心露水的侵袭,可能会影响它们的生命。接着,他自我思考,认为自己的人生并非完全由自己所掌控;在自己未出生之前,又是谁让自己开始萌芽呢?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放下执念的态度,认为不必再去重提过往,生命的变化与成长又有何意义呢?
作者介绍:
王绩,字少伯,号季子,唐代诗人,生活在贞观年间,因其诗作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受到当时文人的喜爱。他的诗以写景、抒情见长,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绩的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生命、自然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唐代是一个盛世,诗人虽然身处繁华之中,却选择隐逸,表达了对世事的超然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阶前石竹》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王绩通过描绘石竹花的生长,折射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上天布甘雨”引入,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暗示着生命的滋养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贯穿了全诗。
在描述石竹花的生长时,诗人运用了“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这样的生动描写,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感受,仿佛让人看到了那一片色彩斑斓的生机。然而,紧接着的“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则流露出一种脆弱感,诗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忧虑和对生命短暂的感触,显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自我反思,探讨生命的来源与意义,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接受。他的思考从个体的生命延伸至更广泛的生命哲学,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逐句解析:
“上天布甘雨,万物咸均平。”
“自顾微且贱,亦得蒙滋荣。”
“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
“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
“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弃置勿重陈,委化何所营。”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上天布甘雨”是自然的拟人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零露降”则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反思与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思索,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渺小与命运无常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然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诗歌的自然景象,也承载了深刻的人生哲学。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绩
C) 杜甫
D) 白居易
“常恐零露降”中的“零露”指的是:
A) 雨水
B) 露水
C) 雪花
D) 风霜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
A) 赞美
B) 担忧
C) 愤怒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