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5:26
食后
作者:王绩 〔唐代〕
田家无所有,晚食遂为常。
菜剪三秋绿,飧炊百日黄。
胡麻山麨样,楚豆野麋方。
始暴松皮脯,新添杜若浆。
葛花消酒毒,萸蒂发羹香。
鼓腹聊乘兴,宁知逢世昌。
在农村,家里没有什么余粮,晚餐成了常态。
割下的蔬菜在秋天依旧绿意盎然,
饭菜的颜色如同百日的丰收一般金黄。
胡麻和山里的米,楚地的豆子和野猪肉,
刚刚烹制的松皮肉,刚刚调好的杜若酱。
葛花消除了酒的毒性,萸蒂则增添了羹汤的香气。
吃得饱饱的,聊聊兴致,哪知道世间的繁华。
王绩,唐代诗人,字少白,号节庵,出生于今陕西省。王绩以其清新自然的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反映农民的艰辛和对自然的热爱。
《食后》创作于唐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农民生活的真实状态,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食后》是王绩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农村日常生活的一首诗。诗中,诗人通过描写晚餐的食材与烹调过程,展现了农民的勤劳与生活的艰辛。首句“田家无所有,晚食遂为常”,直接点出农民的贫困与节俭,晚餐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既有丰盛的菜肴,也有新鲜的肉食,表现出一种虽贫困却依然富有生机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描绘的食物不仅仅是生存的工具,更是生活乐趣的来源。诗人选择用简单的食材来构造出一幅温馨的田园画面,传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最后一句“宁知逢世昌”,更是引人深思,诗人似乎在感慨,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的满足与快乐却是世间繁华所无法比拟的。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感受,强调了尽管物质贫乏,但依然能在简单的生活中找到快乐与满足。
诗中“田家无所有,晚食遂为常”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胡麻”和“山麨”分别指什么?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绩的《食后》这首诗及其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