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0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3:29
我欲图世乐,斯乐难可常。
位大招讥嫌,禄极生祸殃。
圣莫若周公,忠岂逾霍光。
成王已兴诮,宣帝如负芒。
范蠡何智哉,单舟戒轻装。
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朱门虽足悦,赤族亦可伤。
履霜成坚冰,知足胜不祥。
我今穷家子,自言此见长。
功成皆能退,在昔谁灭亡。
我想追求世俗的快乐,但这样的快乐难以长久。地位高了容易招来讥讽,财富极多则会引发祸端。圣人中没有比周公更伟大的,忠诚又岂能超越霍光?成王已经遭到讥讽,宣帝则像是负了芒刺。范蠡真是聪明,独自一舟轻装上路。宽广的胸怀难道就不怀念?我拄着杖子回到故乡。朱门虽然令人愉悦,但也可能伤害到赤族。走在霜上就会变成坚冰,知足常乐才是避免不幸的道理。我如今是个穷家子,然而我认为这是一种长处。功成之人都能隐退,过去谁又不是灭亡?
作者介绍:王绩,唐代诗人,字仲舒,世称王仲舒,生于唐朝初年,曾任官职,但因不满朝政而辞官归乡。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常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绩隐退后的生活,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看法,以及对隐居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历史人物的例子,强调了权力和财富的危险。
这首《赠梁公》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王绩对名利的深刻思考与个人的哲学观。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不仅构成了诗的背景,也为诗的主题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王绩通过周公与霍光的对比,反映了忠诚与权力之间微妙的关系,揭示出即使在权力中心,忠诚也难以使人免于讥讽。诗中“朱门虽足悦,赤族亦可伤”一语,体现了对社会的不平等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沉郁而又清醒的,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表达出对世俗快乐的质疑,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反复提到的“知足”思想,提醒人们在追求名利时应保持理智,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满足的重要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权力与财富的警惕,主张“知足”与隐退的生活哲学。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