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16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南山高耸,雄壮的狐狸在安静地栖息。
鲁国的道路开阔,齐国的子弟归来。
既然已经说要归去,为什么心中还怀念呢?
穿着五两重的葛屦,头戴双道冠。
鲁国的道路开阔,齐国的子弟又何妨!
既然说庸常的事,为什么还要随从呢?
麻草种植要怎样呢?要看它的亩数。
娶妻要怎样呢?必须告知父母。
既然说已经告知,为什么还要照顾呢?
劈柴要怎样呢?没有斧头是不能的。
娶妻要怎样呢?没有媒人是不可的。
既然说已经得到了,为什么还要追求极致呢?
本诗的作者为佚名,创作于先秦时期。由于作者身份不详,诗歌的具体创作背景也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出是在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婚姻习俗影响下产生的。
此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归属、婚姻、家庭等重要议题的思考,表现了对传统习俗的遵循与困惑。
《南山》以南山为开篇,设定了一个巍峨的背景,隐喻着人生的高峰与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对归止、告知、取妻等一系列生活琐事的探讨,表达了古代人对生活选择的深刻思考与内心的挣扎。诗中反复提到“既曰”的句式,强调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犹豫不决,既有对传统的尊重,又有对个人自由的向往。
诗的韵律和音韵美感也值得注意,尤其是“崔崔”、“绥绥”的叠韵,使得整首诗在朗读时更显得和谐。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与智慧。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选择与归属,表现了对传统习俗的遵循与个人情感的冲突,反映了古代人对婚姻、家庭及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南山崔崔”意指什么?
“取妻如之何”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