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行

《山行》

时间: 2025-05-07 23:29:31

诗句

水声㶁㶁山中路,林深不知林外雨。

转来涧深不可渡,沿流直过前山去。

前山脚下溪路斜,隔江遥见山人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29:31

原文展示

水声㶁㶁山中路,林深不知林外雨。
转来涧深不可渡,沿流直过前山去。
前山脚下溪路斜,隔江遥见山人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行走的情景:山涧流水潺潺,声响不断;在幽深的林中,竟不知道外面下着雨。山涧转弯处水深得无法渡过,水流直奔前面的山去。在前山脚下,溪水沿着斜坡流去,隔着江面遥望,能见到山中的人家。

注释

  • 㶁㶁:形容水流声,似“潺潺”声。
  • 林深:树林茂密,深邃。
  • 不可渡:指水流湍急,无法渡过。
  • 前山:指诗人所见的前方的山。
  • 遥见:远远地看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诚,元代诗人,生平较少资料,主要以山水诗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传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山行途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借此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山行》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在行走于山中时,敏锐地捕捉到自然景色的细腻变化,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诗的开头以“水声㶁㶁山中路”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山涧中的流水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林深不知林外雨”,则通过对比,展示了林中环境的封闭与外界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的分隔感和人内心的孤独。

第三句“转来涧深不可渡”,描述了山涧的险峻与无法逾越的现实,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障碍与困难。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在“沿流直过前山去”中展现了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暗示着克服困难的希望。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在前山脚下的溪路,遥望着隔江的人家,给人以温暖与归属感,营造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巧妙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山水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声㶁㶁山中路:描绘山中小路旁流水的声音,生动形象。
  2. 林深不知林外雨:表现林中环境的封闭,外面的雨水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
  3. 转来涧深不可渡:山涧的深邃与险峻,象征生活中的困难。
  4. 沿流直过前山去:水流的方向,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希望。
  5. 前山脚下溪路斜:描绘自然景观,展现诗人对美的感受。
  6. 隔江遥见山人家:远望山中人家,传达温暖和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拟人:流水声“㶁㶁”生动形象,仿佛在诉说。
  • 对比:林中与林外,孤独与温暖的对比,增强情感深度。
  • 意象:山涧、水流、山人家等意象,交织出自然的美与生活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山行的经历为线索,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宁静、深邃的情感,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声: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韵律。
  • 林深: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 涧深: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阻碍。
  • 山人家:象征归属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声㶁㶁”描述的是: A. 风声 B. 雨声 C. 水流声

  2. 诗人通过“林深不知林外雨”来表达什么? A. 对外界的好奇 B. 对孤独的感受 C. 对雨的厌恶

  3. “转来涧深不可渡”中的“不可渡”意指: A. 可以横渡 B. 无法渡过 C. 渡过很难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

李白《庐山谣》:通过对庐山的描写,展现出壮丽的山水景象和豪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古诗十九首》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山水诗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马比部赴两浙提刑 送巩汉卿同年赴五原理掾 题提举公会亭 藉田礼毕因成七言 陪谢紫微晚泛 蝶恋花 送马房 夏日旧疢间发 冬日野外 孙沆从事宰吴兴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迸的词语有哪些 总一 呜呼噫嘻 包含版的词语有哪些 野鬼孤魂 志满意得 泰山不让土壤 宽减 鬲字旁的字 鳅鮝 骨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名高天下 司存 淘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