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7:41
贫居
——本诚 〔元代〕
造物非贫我,欲我閒且安。
贫居自有乐,此乐非人间。
萧然一茅宇,十年卧空山。
山深无客来,独与云往还。
芰荷制冬衣,藜藿供朝餐。
登山玩崔嵬,临流听潺湲。
为无贪著念,随地可盘桓。
但得閒中乐,岂以贫为艰。
愈贫愈无事,无事心愈閒。
虽居人世中,恰似出尘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贫居生活的乐观态度,认为生活的贫困并不必然导致不快乐。诗人指出,造化并不因为贫穷而约束他,反而使他闲适安宁。在他简陋的茅屋中,十年如一日地卧于空山之中,四周山深人少,只有他与云彩相伴。他用芰荷做冬衣,吃藜藿作为早餐,登上高山欣赏崔嵬的景色,坐在河边听潺潺流水。由于没有贪欲,他可以随心所欲地逗留在任何地方。只要心中有闲适的乐趣,何必以贫穷为苦呢?越是贫穷,越显得无事可做,心中越是悠闲。虽然身处人世间,但其心境恰似超脱于尘世。
作者介绍:本诚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歌风格常以清新、简朴见长,表达个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受。
创作背景:本诚创作《贫居》时,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动乱与个人遭遇的影响。在动荡的时代中,诗人选择隐居山林,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贫居》通过简朴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贫穷生活的积极态度。这首诗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诗人认为贫穷并不等于不快乐。相反,正是这种贫困使他能够远离尘嚣,享受孤独与自然的乐趣。诗中通过“山深无客来,独与云往还”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诗人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超越了物质的束缚。
诗中的“登山玩崔嵬,临流听潺湲”描绘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展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诗末强调“虽居人世中,恰似出尘寰”,更是在表明,尽管身处繁华的人世,内心却可保持超然的境界。这种对贫居生活的欣赏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成为了《贫居》的核心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贫穷生活的积极看法,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快乐比物质的富裕更为重要。通过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展现了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造物非贫我”的意思是什么?
A. 贫穷使我受到限制
B. 自然并不因为贫穷而束缚我
C. 贫穷让我孤独
诗人认为贫居生活中有什么乐趣?
A. 物质的享受
B. 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 社交活动
“愈贫愈无事”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思想?
A. 贫穷导致忙碌
B. 贫穷使人放松心情
C. 贫穷令人痛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