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画

《题画》

时间: 2025-05-01 03:55:30

诗句

花下抛书枕石眠,起来閒漱竹间泉。

纸窗石鼎灰犹煖,残烬时飘一缕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5:30

原文展示:

花下抛书枕石眠,
起来閒漱竹间泉。
纸窗石鼎灰犹煖,
残烬时飘一缕烟。

白话文翻译:

在花下丢下书本,枕着石头安然入睡;
醒来后在竹林间漱口,清泉流淌着。
纸窗和石鼎旁的灰烬仍然温暖,
偶尔飘起一缕烟,随风而逝。

注释:

字词注释:

  • 抛书:放下书本。
  • 枕石眠:以石头作枕头而睡。
  • 閒漱:悠闲地漱口。
  • 竹间泉:竹林间的小泉水。
  • 纸窗:用纸做的窗户。
  • 石鼎:用石头制成的鼎,常用于烧水或煮食。
  • 灰犹煖:灰烬依然温暖。
  • 残烬:余下的火灰。
  • 一缕烟:一丝烟雾。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书”、“泉”、“竹”都是古代文人所喜爱的意象,代表着隐逸和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中提到的“石鼎”与“残烬”也反映了古人简朴的生活方式及对自然的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诚,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写景抒情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一个悠闲的午后,作者在山间小屋中写下的,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题画》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花下抛书枕石眠”描绘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作者在美丽的花下,放下书本,安然入睡,仿佛在逃避世俗的纷扰,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接下来的“起来閒漱竹间泉”,则通过清晨的漱口动作,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竹间泉水的清凉,象征着大自然的纯净与清新,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

诗的后两句“纸窗石鼎灰犹煖,残烬时飘一缕烟”则将场景进一步细化,纸窗和石鼎构成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居住环境,虽然是简陋,但却充满温暖。余下的灰烬和一缕烟,象征着生活的气息,传递出一种安稳而又淡然的情感。整首诗流露出对自然的眷恋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作者超脱于世俗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下抛书枕石眠:在花下休息,放下书本,枕着石头入睡,表现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起来閒漱竹间泉:醒来后在竹间清泉边漱口,显示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
  • 纸窗石鼎灰犹煖:纸窗依然温暖,石鼎旁的灰烬,暗示生活的宁静和温馨。
  • 残烬时飘一缕烟:偶尔飘起的烟雾,传递出生活的气息和自然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花下”、“竹间”营造出自然的意境。
  • 对仗:“抛书”与“起来”,形成一种对比,强调了生活的节奏变化。
  • 意象:诗中的“花”、“泉”、“竹”等意象,象征着自然的美和恬淡的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丽和生命的短暂。
  • :象征纯净和生命之源。
  • :象征坚韧和高洁。
  • :象征生活的气息和瞬息万变的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抛书”意指: A. 丢掉书本
    B. 放下书本
    C. 读书

  2. 诗中提到“竹间泉”是指: A. 竹子
    B. 清泉
    C. 竹林中的泉水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 A. 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B. 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繁华的追求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秋天的意境和感伤,而本诚的《题画》则更加突出宁静和悠闲的生活状态。两者均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致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 秋夜 踏莎行 踏莎行·游秦园 踏莎行 踏莎行 其五 踏莎行 于少保石将军 踏莎行 韫林为余书小青诗,仍属余代题 踏莎行 踏莎行 赏牡丹 踏莎行(五月十三日月甚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偏宕 转来 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翰飞戾天 口字旁的字 如赴汤火 两点水的字 转输 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包含戾的成语 虎字头的字 士字旁的字 偏国 鹿字旁的字 骏命不易 亡国大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