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4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2:52
《木兰花令 乙巳清明前四日口占,寄邱生豫凡马尼拉》
作者:龙榆生
东风著意来无际。
喜见阳春回大地。
千重花柳欲迷人,
万古江山争吐气。
繁霜过后遥峰翠。
冉冉朝霞迎面起。
天涯客子早归来,
沅芷澧兰咸自媚。
东风用心地吹来,毫无边际。
我高兴地看到春天回到了大地。
千重花柳令人迷醉,
万古江山争相展现生机。
经历霜冻后的遥远山峰显得翠绿。
朝霞渐渐升起,迎面而来。
远方的游子该早早回家了,
沅江的芷兰和澧水的兰花各自妩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龙榆生(1897-1969),字汝舟,号榆生,现代诗人、作家。生于湖南,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诗歌的创新与现代化。他的诗作风格多变,对传统诗词有深刻的理解,常融入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明前四天,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清明时节,游子们思乡的情感尤为浓烈,诗中寄托了对亲友的问候和怀念。
这首《木兰花令》以春天的气息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东风著意来无际”,即刻将读者带入了春天的氛围,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带来了万物复苏的生机。接下来的“喜见阳春回大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欢快。
“千重花柳欲迷人,万古江山争吐气”,在这里,诗人以花柳的繁盛和江山的雄伟,传达了自然的美丽与历史的厚重。这样的对比,既凸显了自然的变化之美,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后半部分的“繁霜过后遥峰翠”,则展现了春天带来的新生与希望,山峰在经历了冬季的寒霜后,焕发出新的生机,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不息。最后两句“天涯客子早归来,沅芷澧兰咸自媚”,不仅表达了对游子归来的期待,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故乡的深情。
整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沅芷澧兰”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千重花柳欲迷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