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1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3:54
畏景又加旱,火云殊未收。
篱暄饥有雀,池涸渴无鸥。
岸帻头仍痛,褰裳汗亦流。
若为当此日,迁客向炎州。
眼见天色渐热又遭干旱,火红的云彩依旧没有散去。
篱笆旁温暖的地方,饥饿的麻雀在跃动;
而池塘干涸,渴望的鸥鸟却不见踪影。
岸边的帽子仍然痛苦,撩起裙子汗水也不断流淌。
如果在这样的日子里,流亡的客人又该如何迁往炎热的州?
此诗在描绘夏日的酷热和干旱时,也隐含了对流亡生活的感慨。诗人白居易曾因政事流亡,常在诗中表现对炎热、干旱环境的无奈与痛苦。
作者介绍: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涉及民生疾苦,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其流亡生涯。诗中通过对酷暑干旱的描写,反映了他在动荡岁月中的苦闷与感慨。
《早热》是一首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反映人内心情感的诗作。开头两句通过对天热与干旱的描绘,立即营造出一种燥热、压抑的气氛。诗人用“火云”来形容天边的云彩,这一形象不仅传达了天气的炎热,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接下来的“篱暄饥有雀,池涸渴无鸥”,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环境的恶劣:麻雀虽在温暖处觅食,却显得无比饥饿,而池塘干涸使得鸥鸟无水可饮,生存的困境一览无余。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对自己身体感受的描写表现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岸帻头仍痛”让人感受到酷暑对身体的直接影响,而“褰裳汗亦流”则突显了他对这炎热天气的无奈。最后一句“若为当此日,迁客向炎州”更是道出了流亡者在酷热中所遭受的困境与无奈,仿佛在质问:在这样的炎热中,流亡者何去何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此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火云”形象生动,突显了炎热的天气;同时,前后对比的手法使得环境的恶劣更加鲜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酷暑、干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悲凉,反映了流亡者的辛酸与心酸。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幸福生活
B. 对于酷暑与流亡的感慨
C. 自然的美
“篱暄饥有雀,池涸渴无鸥”这两句的意象分别代表什么?
A. 温暖与寒冷
B. 生存的艰难与自然的无情
C. 生活的富裕与贫困
诗中“火云”是指什么?
A. 烟雾
B. 红色的云彩象征着炎热的天气
C. 磨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