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出塞曲 其二

《出塞曲 其二》

时间: 2025-04-23 04:59:16

诗句

穷冬生朔雪,寒色满交河。

绝塞人烟少,荒城戍角多。

关山同汉月,部落半羌歌。

欲破匈奴胆,君王莫许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4:59:16

原文展示:

穷冬生朔雪,寒色满交河。
绝塞人烟少,荒城戍角多。
关山同汉月,部落半羌歌。
欲破匈奴胆,君王莫许和。

白话文翻译:

寒冬时节,初雪降临,交河两岸满是寒冷的色彩。边塞地区人烟稀少,荒凉的城墙上防守的哨角显得格外多。关山之上,与汉朝的明月同辉,部落中传来半是羌族的歌声。想要破敌匈奴的胆量,君王可不要轻易答应和谈。

注释:

  • 穷冬: 严寒的冬天。
  • 朔雪: 初雪,指冬季初期的雪。
  • 寒色: 指寒冷的颜色,形容天气寒冷。
  • 绝塞: 边陲地区,指遥远偏僻的地方。
  • 人烟少: 人口稀少,几乎没有人烟。
  • 荒城: 荒废的城池,形容战争带来的破败。
  • 戍角: 守卫的号角,指哨兵在边塞守卫时吹响的号角。
  • 关山: 指险峻的山关,象征国防。
  • 汉月: 汉朝的明月,暗示与汉朝的关系。
  • 羌歌: 羌族的歌曲,体现了边塞的民族文化。
  • 匈奴: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与汉朝对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熥,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他的作品多反映边塞生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思考。

创作背景:

《出塞曲 其二》是徐熥在边塞生活的启发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对汉朝的威胁,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安全的关注。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徐熥的《出塞曲 其二》以冷峻的冬季景象开篇,带给读者一种孤寂、凄凉的边塞氛围。诗中通过描绘寒冷的冬天和荒凉的城池,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艰苦与险恶。诗人在“绝塞人烟少”的描写中,传达出边疆人们的孤独与无助,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安全问题。

接着,诗人提到“关山同汉月”,用明月象征着国家的团结和希望,尽管身处边塞,但仍与汉朝的大好河山相连。而“部落半羌歌”的描绘则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体现了边疆民族的生存状态。

最后,诗人以“欲破匈奴胆,君王莫许和”收尾,表达了对国家强盛与安宁的期望,强调了决不能轻易妥协的立场。这一结尾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更发出了对国家统治者的警示,传达出强烈的民族精神。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表现出一种悲壮而坚定的气息,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穷冬生朔雪: 诗人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初雪的降临,营造了边塞的严酷气候。
  2. 寒色满交河: 交河两岸被寒冷的色彩覆盖,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孤寂与冷清。
  3. 绝塞人烟少: 描述边塞地区人迹罕至,显示出荒凉与孤独。
  4. 荒城戍角多: 荒废的城池中,守卫的哨角数不胜数,暗示了防御的必要性和战争的威胁。
  5. 关山同汉月: 关山与汉月相映,象征着边疆与中央的联系与守护。
  6. 部落半羌歌: 部落中传来的羌歌,反映了多民族的文化交融。
  7. 欲破匈奴胆: 表达了对抗匈奴的决心与勇气。
  8. 君王莫许和: 诗人以此警告统治者,不应轻易妥协,强调了战争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如“穷冬生朔雪”与“寒色满交河”。
  • 意象: 用“关山”、“汉月”营造出一种英雄主义的情怀,传达出对故国的思念与忠诚。
  • 警示: 通过最后一句表现出对国家领导者的警示与期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寒冷与荒凉,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与对匈奴入侵的警惕,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呼唤国家统一与强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寒冷、孤独,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
  • 关山: 代表着边疆的险峻与国家的防线。
  • : 象征团圆与希望,暗示着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羌歌: 传达了边塞民族的文化,体现多元化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出塞曲 其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徐熥
    • C. 杜甫
  2. 诗中“绝塞人烟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孤独
    • C. 快乐
  3. 诗的最后一句“君王莫许和”是对谁的警示?

    • A. 匈奴
    • B. 中央统治者
    • C. 民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崔颢《黄鹤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出塞曲 其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徐熥更加强调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威胁,而王之涣则侧重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显著差异,前者显得更加沉重与悲壮,后者则充满了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熥研究》
  • 《中国古代边塞诗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百字令 和吴修蟾雨中春恨韵 百字令 其六 秋花,赠歌者王月仙 百字令 月夕 百字令 书感 百字令·自题诗卷 百字令 和啸牧七夕韵 百字令 次前韵,和深中 百字令 流徽榭即事 百字令 水仙花 百字令《题河东君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衿甲 口字旁的字 燕瘦环肥 耳字旁的字 瘟头瘟脑 言言善果 小题大做 有求辄应 齐字旁的字 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飠字旁的字 气宇不凡 朝觐 躽气 华结尾的成语 匸字旁的字 踒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