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5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4:59:16
穷冬生朔雪,寒色满交河。
绝塞人烟少,荒城戍角多。
关山同汉月,部落半羌歌。
欲破匈奴胆,君王莫许和。
寒冬时节,初雪降临,交河两岸满是寒冷的色彩。边塞地区人烟稀少,荒凉的城墙上防守的哨角显得格外多。关山之上,与汉朝的明月同辉,部落中传来半是羌族的歌声。想要破敌匈奴的胆量,君王可不要轻易答应和谈。
徐熥,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他的作品多反映边塞生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思考。
《出塞曲 其二》是徐熥在边塞生活的启发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对汉朝的威胁,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安全的关注。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徐熥的《出塞曲 其二》以冷峻的冬季景象开篇,带给读者一种孤寂、凄凉的边塞氛围。诗中通过描绘寒冷的冬天和荒凉的城池,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艰苦与险恶。诗人在“绝塞人烟少”的描写中,传达出边疆人们的孤独与无助,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安全问题。
接着,诗人提到“关山同汉月”,用明月象征着国家的团结和希望,尽管身处边塞,但仍与汉朝的大好河山相连。而“部落半羌歌”的描绘则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体现了边疆民族的生存状态。
最后,诗人以“欲破匈奴胆,君王莫许和”收尾,表达了对国家强盛与安宁的期望,强调了决不能轻易妥协的立场。这一结尾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更发出了对国家统治者的警示,传达出强烈的民族精神。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表现出一种悲壮而坚定的气息,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寒冷与荒凉,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与对匈奴入侵的警惕,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呼唤国家统一与强盛。
《出塞曲 其二》的作者是谁?
诗中“绝塞人烟少”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君王莫许和”是对谁的警示?
《出塞曲 其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徐熥更加强调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威胁,而王之涣则侧重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显著差异,前者显得更加沉重与悲壮,后者则充满了豪情与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