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5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59:41
西江月·赠南郑彭翼仲
作者: 王照 〔清代〕
咫尺仙源有路,此中人不知秦。
数家临水自为邻。三斗俗尘扑尽。
莫说蒹葭倚玉,忘形尔我无分。
绿杨宜作两家春。沾得流风余韵。
在近旁的仙源之中有条小路,但这里的人却不知道秦国的存在。几户人家相依傍水而居,各自成邻,三斗俗世的尘埃都被扫尽。不要说那蒹葭依偎着美玉,忘却了我与你的无分之缘。绿杨树正适合做两家春日的景象,沾染了流风的余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照(约1640-1700),字承恩,号东衡,清代诗人,才华横溢,诗风清新,擅长描写山水,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是在与朋友彭翼仲的交往中产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优美境地的向往。诗中展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际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开头提到“咫尺仙源有路”,营造出一种近乎理想的生活状态,然而“此中人不知秦”则暗示了隐居者对外界的淡漠与无知。接着诗人描绘了几家临水而居,互相依靠的和谐美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简单与宁静。
“三斗俗尘扑尽”,更是直白地表达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渴望。接下来的“莫说蒹葭倚玉”,展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结尾的“绿杨宜作两家春”则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流风余韵更是将一切美好化为一种诗意的回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流露出一种恬淡而宁静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新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展现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咫尺仙源”意指什么?
“三斗俗尘扑尽”表明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诗中的“绿杨”象征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