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8:12
平生尚幽僻,尘务百不省。
屡从松竹游,身闲爱官冷。
何知事大缪,穷日厌鞭打。
抽身对佳客,屣倒冠不整。
吏徒环顾人,为我忍俄顷。
匆匆上马揖,语略意已领。
新诗满怀袖,璀璨吐光景。
归来坐明月,万象入清境。
风林起惊鹊,闲窗散花影。
吟哦不成寐,尽此良夜永。
我一生喜欢幽静偏僻的地方,对世俗事务几乎不关心。
常常在松竹间游玩,悠闲自在地享受官场的清冷。
哪里知道事情的复杂,整日厌倦鞭策的打击。
抽身面对佳宾,鞋子倒了,帽子也没戴整齐。
身边的官吏环顾四周,心中忍耐着片刻的尴尬。
匆匆上马行礼,言语简略,但心意已然领会。
新诗满怀袖中,璀璨如同光景般展现。
归来坐在明月下,万物景象尽入清幽境界。
风中树林惊起了喜鹊,窗外洒下了花影。
吟诵间无法入睡,这个美好的夜晚将会无尽。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期,以诗歌表现出一种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曾协隐居生活期间,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和对自然、朋友的珍视,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思考。
这首诗在表现作者的个性和情感上极具特色。开篇的“平生尚幽僻”点明了作者向往宁静的生活,随后通过“尘务百不省”表达了对世俗事务的无奈与漠视。诗中采用了大量的意象描绘,如“松竹”“佳客”“明月”等,构建出一个清新自然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反思。
诗中“屣倒冠不整”传达了作者面对朋友时的不拘小节,展示了他对真挚友谊的重视。随着诗句逐渐深入,诗人转向对诗歌创作的自豪与愉悦,“新诗满怀袖,璀璨吐光景”,这不仅是对创作的认可,也体现了他在清幽环境中获得的灵感。
最后两句“吟哦不成寐,尽此良夜永”更是将诗人对美好夜晚的留恋与对创作的执着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也让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高潮。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友谊的珍视,体现了一种淳朴的生活理想,以及在宁静中追求创作的执着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世俗事务的态度是:
A. 热衷
B. 无心
C. 忍耐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新诗满怀袖”表达了什么?
A. 对创作的自豪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A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A. 风林
B. 明月
C. 吏徒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解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曾协的这首诗,认识到诗歌中独特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