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7:46
雨从箕山来,倏与飘风度。
晴明西峰日,绿缛南溪树。
此时客精庐,幸蒙真僧顾。
深入清净理,妙断往来趣。
意得两契如,言尽共忘喻。
观花寂不动,闻鸟悬可悟。
向夕闻天香,淹留不能去。
雨从箕山而来,迅速与飘风交融。
晴朗的阳光洒在西峰,南溪的树木显得郁郁葱葱。
此时我在清幽的庐舍中,侥幸得到了真僧的招待。
深入那清净的道理,妙趣横生,断绝了往来的烦恼。
意境如同两者契合,言语已尽,彼此忘却了含义。
观赏花朵静静不动,听闻鸟儿的鸣叫,似乎能领悟其中奥妙。
傍晚时分闻到天香,留恋不舍,难以离去。
宋之问(649年-713年),字子华,号天水,唐代诗人,世称“宋子华”。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格清新婉约。
《雨从箕山来》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僧侣的交流,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雨从箕山来》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诗的开头通过雨水与风的描写,迅速引入自然的气息,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场清新的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接着,晴朗的西峰与苍翠的南溪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美。
在“此时客精庐”一句中,诗人自述身处幽静的环境,得到了真僧的关照,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通过“深入清净理”表达出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诗人似乎在此刻与自然、与自我达到了某种契合,能够超越世俗的纷扰,享受那份宁静。
诗中“观花寂不动,闻鸟悬可悟”二句,体现出一种禅意,诗人通过对花鸟的感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仿佛一切都在静默中流淌,只有心灵的觉悟才是最重要的。最后一句“向夕闻天香,淹留不能去”,将这份宁静与美好升华至极致,表达了对自然的留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雨从箕山来,倏与飘风度。
雨水自箕山而来,迅速与轻风交融,描绘出一种自然的交响。
晴明西峰日,绿缛南溪树。
西峰的阳光明亮,南溪的树木郁郁葱葱,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此时客精庐,幸蒙真僧顾。
我此刻身处于清幽的庐舍中,得到了高僧的款待,传达出一种珍惜与感恩之情。
深入清净理,妙断往来趣。
深入理解那清净的道理,妙趣横生,意味着对世俗烦恼的抛弃与超脱。
意得两契如,言尽共忘喻。
意境契合,彼此之间不再需要言语,达到一种心灵的默契。
观花寂不动,闻鸟悬可悟。
观赏花朵静静不动,听闻鸟儿的鸣叫,似乎能从中领悟生命的奥妙。
向夕闻天香,淹留不能去。
傍晚时分闻到自然的香气,留恋不舍,难以离去,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体现出一种禅意和哲思。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真僧”指的是:
A. 高僧
B. 朋友
C. 自己
填空题:诗中“观花寂不动,闻鸟悬可悟”的意思是_____。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热爱。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