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1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13:54
送田道士使蜀投龙
宋之问 〔唐代〕
风驭忽泠然,云台路几千。
蜀门峰势断,巴字水形连。
人隔壶中地,龙游洞里天。
赠言回驭日,图画彼山川。
全诗翻译:
风忽然变得凉爽,云台的道路延绵数千里。
蜀门的山峰险峻,巴字形的水流蜿蜒相连。
人与人之间仿佛隔着一个壶中的世界,
而龙则在洞里遨游于天空。
赠言在回程的日子里,
绘制出那里的山川图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蜀地和巴字水形,均与中国古代地理和文化密切相关,蜀地是指四川,巴字形的水流象征着蜀地独特的地理特征。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权势和自由,暗示着道士的高尚追求与天人合一的理想。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子贞,号景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49年,卒于公元713年。他以诗才著称,曾任翰林学士。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典雅,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道士田某出使蜀地之际,诗人以送别的形式表达对道士前往蜀地的祝福,以及对蜀地美丽山川的向往。诗中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的尊重和向往。
《送田道士使蜀投龙》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和道教哲思的古诗,诗人在清风明月的陪伴下,送别道士田某,表达对他的祝福和对蜀地的向往。全诗以“风驭忽泠然”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凉爽的氛围,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接着描绘蜀地的壮丽山川,既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也暗含了人文的厚重。
诗中“人隔壶中地,龙游洞里天”一句,极具哲理,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壶中之地象征着人类的局限,而龙的自由游动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最后一句“赠言回驭日,图画彼山川”,则是对田道士的祝福,希望他在蜀地的旅途中能够如龙般自在,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自然景象与象征,结合了道教文化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比如“龙游洞里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龙的形象更加生动。对仗工整的句式则提升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送别与祝福展开,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自由、理想和美好自然的向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主题,表现了对自由、理想与自然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蜀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龙游洞里天”中的“龙”象征什么?
诗中的“赠言回驭日”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现了送别的主题,但更强调友情与人生的感悟;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旅途的感受,两者都与《送田道士使蜀投龙》有着相似的自然意象和送别情感,但在情感的深度和侧重点上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