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1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12:28
沧江渺无津,同济共安危。
四海非不广,舅甥自相知。
孔鸾在榛梅,鹪鹩亦一枝。
千里同明月,相期不磷缁。
在辽阔的江水中,波涛仿佛没有渡口,
我们在同舟共济之间分享安危。
四海虽不算狭窄,舅甥之间却能彼此理解。
孔雀与鸾鸟栖息于榛树和梅树上,
而鹪鹩鸟也在同一枝头。
即使相隔千里,我们仍在同一轮明月下约定,
再度相聚时,不必再提起往日的忧愁。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庭坚与亲戚邂逅后,因风雨滞留在同安的十日夜谈中,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亲情的珍惜与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黄庭坚的这首诗展现了深厚的亲情和对生命的思考。开篇以“沧江渺无津”引入,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艰难,同时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舅甥之间的理解与支持显得尤为珍贵,体现出浓厚的家庭情感。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孔鸾在榛梅”、“鹪鹩亦一枝”,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象征着不同个体的相互依存。这种细腻的观察与描写,体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最后一句“千里同明月,相期不磷缁”,不仅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更是对往昔忧愁的释怀。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亲情的珍视,也有对生活的哲思,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性的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强调人际关系中相互扶持的重要性,同时也传达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对往事的释怀。
诗词测试:
诗中“同济共安危”意指什么?
“千里同明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以明月为主题,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与对人事的感慨,展现了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独特理解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