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3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36:35
高阳台 福州留别方曾诸姊弟,且申相见之约
作者: 汪精卫 〔近代〕
澹月流波,明霞浴水,钓丝微漾风前。
水远天垂,遥怜远树如阡。
归心已逐征帆去,怎离魂转更凄然。
最难忘,话雨灯阴,听水栏边。
年来聚散浑如梦。
尽思随恨积,愁与情绵。
阅尽悲欢,鼓山无限云烟。
西窗剪烛曾相约,好凝眸天际归船。
且安排,剪了园蔬,引了流泉。
月光淡淡,水波轻轻,钓丝在风中微微荡漾。
远处的水天相接,远远望去,树木如同田畦般可怜。
归心已随着帆船离去,怎么能让灵魂不再感到凄凉?
最难忘的是,雨中灯下的谈话,听水流在栏边的声音。
这些年来的聚散就如同梦境。
所有的思念如同恨意积聚,愁绪与情感交织。
经历了无数的悲欢,鼓山上空的云烟无尽无休。
在西窗下剪烛时曾经相约,凝望天边归来的船只。
不如安排一下,剪些园中的蔬菜,引来流泉。
汪精卫,字公署,号浩然,近代政治家和诗人,曾任中华民国的政府要职。他的诗词风格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表现个人情怀。
这首诗作于汪精卫在福州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对未来重聚的期盼。诗中充满了离别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这首《高阳台》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婉转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愁苦与对未来重聚的期盼。开头以“澹月流波”描绘出宁静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接着,诗人通过“归心已逐征帆去”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愈发浓烈,尤其是“年来聚散浑如梦”一句,流露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也透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汪精卫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挣扎。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离别的忧伤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中“澹月流波”形容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诗人表达对归心的渴望时使用了哪个意象?
“年来聚散浑如梦”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