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3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39:15
高阳台·又
作者: 许禧身 〔清代〕
玉案花芬,金炉香袅,桐阴竹径纵横。
罗样仙云,纤纤微月光生。
此心已是沾泥絮,奈抛开欲罢难平。
太零丁。露电光阴,转眼浮萍。
谢庭冷落归何处,念膝前婉顺,每出真诚。
天杳瑶台,倩谁传语衷情。
残更远听声声碎,入纱帏梦也无成。
最堪惊。泪结衷肠,双鬓星星。
全诗翻译:
在玉案上花香四溢,金炉里香气袅袅,桐树阴影与竹径交错纵横。
如仙境般的云朵,纤细的月光轻轻洒下。
我的心已经如沾泥的絮,想要摆脱却难以平静。
太孤独了。时间如露珠般流逝,转眼如浮萍般无根无依。
谢家庭院冷落不知归向何处,心里念着膝前的温暖,每次都是真诚的情感。
天边的瑶台,谁能替我传达这衷肠密语呢?
夜深人静,只能远远听到破碎的声音,入梦的纱帷里也无法成真。
最令人心惊的是,泪水已结成心肠,鬓边星星般的白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许禧身,清代诗人,风格清丽而富有情感,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其作品多描绘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自然景象。此诗作于清代,可能受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的背景可能与个人的情感经历有关,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
这首《高阳台·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作者用“玉案花芬,金炉香袅”开启了美丽的画卷,营造出一种优雅而静谧的氛围。桐阴竹径交错,细腻的仙云和微弱的月光共同构筑了一个理想中的仙境。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象之下,潜藏着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此心已是沾泥絮,奈抛开欲罢难平。”这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心情如同沾满泥土的絮,难以摆脱。接下来的“露电光阴,转眼浮萍”,则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谢家庭院的冷落与归处的无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处可归的孤独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倩谁传语衷情”表达了对情感寄托的渴望,而“入纱帏梦也无成”则体现出对理想与现实间的无奈对比。最后的“泪结衷肠,双鬓星星”则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出岁月的无情与内心的苦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流露出深切的孤独与哀伤,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孤独感,反映了人对情感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玉案”象征什么?
a) 贫穷
b) 高贵
c) 忍耐
d) 冷漠
诗中提到的“谢庭”是指哪个文化背景?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此心已是沾泥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绝望
c) 纠结
d) 宁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