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6:36
凤纸笺愁,鸾衾压梦,天涯几惯无憀。草草尊前,当时记得花朝。丁冬刚听琵琶语,恁春魂一半先销。更何堪楼上春人,江上春潮。人间祇有青衫泪,算红冰未化,红蜡都飘。万水千山,而今说甚迢遥。微波淼淼吹难起,劝西风莫画离骚。尽疏灯此夕凄凉,细雨芭蕉。
这首诗通过“凤纸笺”和“鸾衾”展现了一种愁苦的心情,似乎在诉说着对遥远爱情的思念。即使天涯相隔,往事也难以忘怀,尤其是那花朝的美好时光。耳边传来的琵琶声仿佛勾起了春天的回忆,却又让人感到一半的春魂已经消散。楼上的人儿和江上的春潮更是让人感到无奈,世间只有那青衫泪流淌,似乎红冰未化,红蜡也随风飘荡。纵然千山万水,现在再谈何其遥远。微波荡漾,风起时却又吹不动思绪,劝告西风不要再描绘离愁别绪。此时灯下,凄凉的夜晚伴随着细雨打在芭蕉上,让人更加感到孤寂。
作者介绍:蒋敦复,清代诗人,出身于士大夫家庭,文人气质浓厚,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背景的交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锋使得诗人的创作常带有一种愁苦的色彩。诗中表现的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高阳台四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失去爱情和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开篇的“凤纸笺愁”即刻引入了愁苦的情绪,象征着作者在书信中无法抑制的思念之情。接着,诗人以“鸾衾压梦”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孤寂与梦境的压迫感,显示出他对过去幸福时光的追忆。
“丁冬刚听琵琶语”一句,通过声音的细腻描写,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琵琶声带来的情感波动,然而“恁春魂一半先销”又暗示着这种美好已不复存在,仿佛春天的生命与情感已经被现实的无情所吞噬。
接下来的描写将目光转向楼上的春人和江上的春潮,进一步深化了春天的意象,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反而加重了孤独感。诗人通过“人间祇有青衫泪”来表达对失去的感伤,这种情感深邃而真实,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的“微波淼淼吹难起”则呈现出一种无力的挣扎,风虽轻,却无法撩动那份愁绪,诗人劝告西风不要再渲染离愁别绪,显示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情感的绝望。“尽疏灯此夕凄凉,细雨芭蕉”让整个诗意再度回归到一种凄凉的氛围中,细雨打在芭蕉上,恰如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折射出人们在时光流逝中对幸福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沉重感受。
诗词测试:
“凤纸笺愁”中的“凤纸”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青衫泪”意指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细雨芭蕉”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蒋敦复的《高阳台四首 其三》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极为相似,均通过自然景象来映射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李清照在其词中运用细腻的意象描绘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而蒋敦复则通过丰富的春天意象传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高阳台四首 其三》的全面理解与深入分析,希望能对您理解诗歌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