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5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2:45
寄题观澜亭二首
遥知压水创新斋,
百里寒声席下来。
准拟杖藜秋夜去,
同看月涌烂银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景象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知道在远处的山水之间,创新的书斋旁压着水流,寒冷的水声传来,仿佛席子一般铺展而下。诗人打算在秋夜时,带着拐杖前往,和朋友一起欣赏那涌动的月光,仿佛银子般闪烁在水面上。
作者介绍:刘子翚,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人文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游览观澜亭时,受周围自然景色的影响,表达了对秋夜的感慨和对友人相聚的期待。
《寄题观澜亭二首》通过对秋夜美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遥知压水创新斋”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虽然身处不同地方,却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接下来的“百里寒声席下来”,则通过水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凉意与孤寂,深刻地反映了秋天的氛围。
“准拟杖藜秋夜去”一句,诗人希望在秋夜带着拐杖前往,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即使年长仍不忘追求美好的愿望。而最后的“同看月涌烂银堆”,则传达出对友人相聚、共赏月色的渴望,充满了温情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渴望。
诗词测试:
诗人希望在何时去看月光?
A. 夏天
B. 秋夜
C. 冬天
D. 春天
诗中“百里寒声”是指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水流声
D. 书声
哪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默契?
A. 遥知压水创新斋
B. 准拟杖藜秋夜去
C. 同看月涌烂银堆
D. 百里寒声席下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