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6:48
秋雨叹
作者: 陆游 〔宋代〕
淙淙雨声泻高秋,稻粱浸澜雨不休。
志士仁人万行泪,孤臣孽子无穷忧。
一身穷困未暇恤,如此无事理有不?
圣言古训举不验,简编可用汗马牛?
呜呼有粟吾得食,夜睡何时得安席?
我生犹及宣和年,建炎以来身所历。
高皇一言感天地,盗贼千群扫无迹。
疽囊虽惨固可医,谁为圣代施鍼石!
秋天的雨声淙淙而下,稻谷和粮食在雨水中浸泡不已。志士仁人流下万行泪水,而我这孤臣孽子心中充满无尽的忧虑。身处困境,连自己都顾不上,难道这样的无事就合理吗?古代的圣言与教训如今无从验证,简朴的书籍又能有什么用呢?唉,虽然有米我也能填饱肚子,但我晚上何时才能安稳入睡呢?我这一生还算得上是宣和年间的岁月,自从建炎年间起,所经历的种种艰辛。高皇的一个命令感动天地,贼寇成群却无影无踪。虽然伤痛可医治,但谁能为这个圣明的时代施针施药呢?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胸怀报国之志,诗歌作品以爱国、忧国为主题,风格豪放、深情。
《秋雨叹》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难、民生困苦之际。陆游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的困境,内心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秋雨叹》是一首极具情感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秋雨的愁苦与诗人的忧国情怀。首句“淙淙雨声泻高秋”以生动的声音描绘了秋雨的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下来的几句中,陆游转向对国家和个人的深切思考,表达了志士仁人的悲痛,以及孤臣孽子的无奈与忧愁。
通过“高皇一言感天地,盗贼千群扫无迹”,陆游不仅回顾了历史上高宗的英明决策,也表现了对现状的失望与无力感。最后以“疽囊虽惨固可医,谁为圣代施鍼石”结束,突显了他对治国理政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诗不仅是对秋天雨水的感叹,更是对人生、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情感深邃,意境辽阔,体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的渴望。作者通过对秋雨的描写,引出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高尚的理想和悲悯的情怀。
“淙淙”一词主要形容什么?
A. 雨声
B. 风声
C. 人声
D. 水声
诗中提到的“志士仁人”指的是谁?
A. 富人
B. 有志之士和仁爱之人
C. 官员
D. 农民
“夜睡何时得安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忧虑与不安
C. 疲惫
D.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