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4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42:49
过湖口县上下石钟山即东坡所记者是夕宿其下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上钟山,下钟山,两钟尔大何处悬。
沧波作杵天作簴,悬在江湖都会间。
蜀江西来一万里,章江南来会于此。
更著鄱阳与彭蠡,混同四水作一水。
万岁千秋撞不止,两钟可是难当抵。
上钟打得到骨髓,下钟打穿胸腹底。
世无坡老辨古器,谁知出自周与魏。
老夫不能认款识,愿闻大声开病耳,
今夜月明正无滓。
这首诗描述了上下石钟山的壮丽景象,诗人感叹两座钟山大得不可思议,仿佛悬挂在无边的江湖之间。蜀江西流千里,章江南来汇聚于此,鄱阳湖与彭蠡湖也在此交融,形成了一片浩瀚的水域。岁月长河中,这两座钟声不停地撞击着,响声之大让人难以抵挡。上钟声传入骨髓,下钟声穿透胸腹。世上已无苏东坡认得古器,谁能知晓这些钟声出自周朝与魏国。老夫我无法识别铭文,愿听那钟声为我开启耳朵,今夜月明无尘,宁静而美好。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庐山人,宋代著名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主张诗歌应自然、真实,反对矫揉造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游览湖口县时,感受到上下石钟山的壮美,结合个人的感悟和历史的思考,写下了这首诗。
杨万里的《过湖口县上下石钟山即东坡所记者是夕宿其下》是一首极具自然美和历史感的诗作。诗中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上下石钟山的壮丽景象,同时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从“上钟山,下钟山,两钟尔大何处悬”开篇,带出山水的宏伟。接着,诗人用“沧波作杵天作簴”形象地刻画出江河的波涛汹涌,仿佛在与钟声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
在诗的中段,诗人结合地理知识,将蜀江与章江、鄱阳湖与彭蠡湖的交汇,巧妙地勾勒出一幅水面交融的壮观画面,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最后,诗人直抒胸臆,对古器的迷茫与对历史的渴望,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整首诗在意境上层层递进,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深邃的人文思考,展现了杨万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与对自然美的赞美,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文精神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上钟山,下钟山”是指哪个地方的山?
“蜀江西来一万里”中的蜀江是指哪个地方的江?
诗中提到的“坡老”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