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水西寺

《题水西寺》

时间: 2025-05-04 00:01:00

诗句

三日去还住,一生焉再游。

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1:00

原文展示:

题水西寺
作者: 杜牧 〔唐代〕

三日去还住,一生焉再游。
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水西寺的眷恋之情。三天的去来停留,一生中又能再来几次呢?那含情的碧溪水,让我再次登上了粲公楼。

注释:

  • 三日:指的是三天,表现了诗人短暂的停留。
  • :在这里表示“又能”或“能够”。
  • 再游:再一次游览,表达了诗人对重游的渴望。
  • 含情:形容碧溪水带着情感,拟人化表达。
  • 重上:再次登上,强调了重游的情感。
  • 粲公楼:指的是水西寺的楼阁,可能是诗人曾经游览过的地方。

典故解析:

水西寺是唐代著名的寺庙,位于古代的风景名胜区,诗人杜牧常游历于此。粲公楼是水西寺内的一座楼阁,因其景色优美而闻名。诗中提到的“重上粲公楼”意味着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常常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题水西寺》创作于杜牧游历水西寺期间,诗人通过短暂的停留,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深刻印象和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己人生短暂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题水西寺》是一首极富情感的诗作,展现了杜牧独特的艺术风格。全诗以短小的篇幅,浓缩了诗人对水西寺的深情回忆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开头的“三日去还住”便隐含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三天的停留似乎是游览之余的感触,而“一生焉再游”则彰显了诗人对重游此地的渴望与无奈。

接下来的“含情碧溪水”不仅描绘了水西寺的自然风光,更通过“含情”这一词汇,赋予了溪水以情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情对话。最后一句“重上粲公楼”则引导读者回到具体的景点,完成了一次情感的回归,仿佛是一种对过往的追忆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清新而简练的语言,结合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感受,呈现了他内心的丰富情感,反映出杜牧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日去还住:短暂的三天,诗人来来往往,反映了对时间的感慨。
  2. 一生焉再游:人生如此短暂,能否再来游览此地,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渴望。
  3. 含情碧溪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西寺的溪水,带有情感的流动。
  4. 重上粲公楼:重回熟悉的地方,激起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溪水赋予“情感”,使自然景物生动。
  • 对仗:如“去还住”、“再游”,形成了整齐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溪水:象征纯净与美好,传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粲公楼:代表着诗人过往的记忆与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牧的《题水西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D. 对爱情的思考
  2. 诗中“含情碧溪水”中的“含情”是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夸张
    • D. 对仗
  3. 诗中的“重上粲公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愉
    • B. 忧伤
    • C. 怀旧
    • D. 愤怒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比较《题水西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杜牧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更为静谧、深远。杜牧的诗中流露出对短暂时光的感慨,王维则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全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诉衷情·碧天明月晃金波 诉衷情 诉衷情 诉衷情·寒食 诉衷情·秋情 诉衷情·眉意 如梦令 祝江海学刊复刊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寿淩鹤石老八十诞辰沪上三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酉字旁的字 山复整妆 貝字旁的字 包含仔的词语有哪些 倒廪倾囷 巷咏 包含惙的词语有哪些 永垂青史 大建 阿兰若 卤字旁的字 万物不能移 扫堂腿 面红过耳 宁遗勿滥 靣字旁的字 包含拾的成语 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